• 设为首页
首页

89岁老人搭10套“房模” 忆家族住宅变迁

2018年10月18日 1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出生老宅、童年旧居、铁路宿舍……眼前这些造型古朴、精致小巧的房屋模型皆出自耄耋老人张福顺之手。历时数年,他将自己曾居住过的房屋原貌重现,用回忆写下它们背后的故事。

  10月15日,记者来到张福顺老人家里,看到了展示柜中摆放整齐的十余套房屋模型。三合板、火柴棍、棉签棒……老人用这些工具搭起了屋前的灶台、窗外的篱笆、院里的绿植……。原汁原味还原了记忆中的家。

  【同期】“房模”制作者 张福顺

  做这个开始也是挺麻烦的,因为你得琢磨这个大小规模,做个什么样的比较合适,都是在摸索过程(中)做起来的。最难的它有的时候这东西太小,不太好做,太抠手。弄了这个更感兴趣就琢磨第二个为止。八点多钟没事了,他们孩子们都上班了就一个人往那屋一坐弄起来。这一坐就到中午过去了,有时候(干到)一两点钟两三点钟,吃点儿东西休息一会儿起来又接着干,接着干(到天黑)看不见了为止。

  【解说】张福顺告诉记者,自己的童年是在吉林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制作房模的初衷也是源于对过去的追忆。

  【同期】“房模”制作者 张福顺

  这个院儿里的故事就是院大,小孩儿他总是跑来跑去,转着房子跑。中间都有花坛,我父亲养花,能种花的地方都给它种上,能种菜都给它种上。这些空地都种上菜,吃饭的时候告诉你去摘点儿豆角。自己就去院里摘点儿。

  【解说】今年89岁的张福顺是一个老铁路人,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刚参加工作。从列车员到列车长,忙碌往返于北京和满洲里的国际列车上,直到1952年国际列车调整,张福顺才跟着车队调往北京局,一家四口暂居在牛街一间不足14平米的小屋里。但让张福顺印象最深的,则是后来分到的夕照寺那一间半平房,28年的时间里两个儿子先后结婚生子,让原本不大的屋子显得有些局促。

  【同期】“房模”制作者 张福顺

  因为原来的房子不够用了,就盖了个小房。砖全是捡的,前门大街有一个银行(拆迁),砖很多,所以我们就用这些砖又到夕照寺盖了一间小平房。就是一些职工都是同单位的,大家一块帮忙。早晨早点儿来,干到天擦黑把它盖完了。虽然(夕照寺)是平房,但也给接上了煤气挺方便的。

  【解说】从初来北京时的夕照寺平房、蒲安里宿舍,再到如今宽敞明亮的天通苑楼房。一个个玲珑别致的房模,浓缩了一个家庭住房的时代变迁。

  【同期】“房模”制作者 张福顺

  房屋的改进都是逐渐的变好,面积宽大了,原来卫生间都在外面,后来卫生间在室内了,也有自来水了,这些设备都比较齐全了。它每个房子都有每个房子的故事,比如说大孩子是在哪个地方生的,我那个时候是在干什么,什么工作,生活是个什么情况,家庭的人口状况,它给你一生记录了很多事情。

  【解说】从14平方米的小平房,到现在12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张福顺感慨,这些“房模”浓缩了他大半辈子的记忆,他希望通过房模将记忆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们了解家族的变迁与发展。

  刘轩廷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