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探访丹噶尔皮绣制作 创新中传承的青海湟源手工艺品

2019年04月04日 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

  今年52岁的李永清是土生土长的青海湟源县人,从小就喜爱刺绣的她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创业,李永清1992年创办了西宁市女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期间一直从事青海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创业培训。

  【解说】

  2006年,李永清决定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及绣娘,开始对家乡的“皮绣”手工艺品进行研发。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她成为了丹噶尔皮绣传承人之一,还把丹噶尔皮绣产业推向了市场。如今“丹噶尔皮绣”作为一种新型的手工艺品,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填补了中国刺绣类的一项空白。

  【同期】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噶尔皮绣传承人 李永清

  2006年开始研发创新产品的时候,组织了包括下岗职工、包括农牧民通过培训以后让(她们)掌握这个皮绣的技能,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留在我们的公司里面做绣工,有一部分是做我们皮绣的指导老师。

  【解说】

  据了解,丹噶尔皮绣是取材各类特制皮料,用毛线、皮绳、马尾、马鬃及丝、绒、棉等多种颜色的绣线、用盘、攒、堆、辫、绣等针法制作而成的民间手工艺品,它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每幅作品都形象生动、质感强烈,李永清说,越是精致的作品越不可以出错,尤其是在皮子上刺绣,这更加考验绣娘的刺绣技艺。

  【同期】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噶尔皮绣传承人 李永清

  这个皮绣因为它的取材是皮张上,所以皮张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经纬线,所以不能出错,如果绣错了以后一拆的话,这个整个皮子作品就不成了,尤其不能扎出针眼,出针眼以后再绣的话上面就盖不掉了,所以这个绣皮绣的时候要求是非常高的。

  【解说】

  多年来,李永清一直着重于组织皮绣绣娘的技能培训和人员拓展,因为一幅合格的皮绣作品需要一整个团队来协作完成。李永清说,由于制作工序复杂,一幅规格最小、内容最简单的皮绣作品都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更别提是大规格的人物、动物作品,所以培养一个出色的皮绣绣娘非常难得,今年38岁的曹守英是她带的第一批学生,让李永清欣慰的是,通过多年的坚持,这位学生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绣娘及技术讲师。

  【同期】丹噶尔皮绣绣娘 曹守英

  经常去农村一些偏远的地区为一些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讲课,传授技艺,咱们的这个皮绣它是湟源县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我们不仅要深挖传承,还要不断的去创新,唯有这样皮绣这个民间手工艺品才能传承和发扬光大。

  【解说】

  在李永清和众多皮绣民间手工艺人的不懈传承下,如今丹噶尔皮绣成为了青藏高原民间艺术一绝,很多产品都远销国内外,尤其受到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关注和认可,李永清希说希望今后能够让皮绣走的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丹噶尔皮绣。

  【同期】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噶尔皮绣传承人 李永清

  一个是增加皮绣的实用性,让皮绣这个作品贴近生活,让皮绣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再一个我们近几年通过大量的培训民间(手)工艺这块的人才,积极的传承和保护皮绣(手)工艺的发展。

  记者 刘祎 青海报道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