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中秋“兔儿爷”是男是女?听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揭秘

2019年09月13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又是一年中秋至,对北京人来说,中秋不仅意味着阖家团圆,还意味着一年中请兔儿爷的时候又到了。在北京泥彩塑第四代传人双彦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兔儿爷的身影。长耳朵、三瓣嘴,白而秀丽的兔面,其红袍金甲、持杵捣药的服装与姿态,又与人类毫无二致,还颇有一副凛然的神色。作为中秋传统文化象征之一,北京兔儿爷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同期】北京泥彩塑第四代传人 双彦

  北京兔儿爷的主要特征就是金盔金甲捣药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说有一年闹瘟疫无药可医,嫦娥派她这只玉兔下到人间,解救这场瘟疫,由于她是女儿身,不好单独抛头露面进入陌生人家庭,怎么办,她就到寺庙里面借用了韦陀的这身金盔金甲,穿在她的身上,装扮成男人的装饰,挨家挨户去送药。在她解救完这场瘟疫以后,在还这身衣服的时候,她就累倒在寺庙山门外的旗杆下。

  【解说】正因这段美好的民间传说,每年中秋,人们会将兔儿爷请回家中,希望能庇佑家人身体健康,而在来年中秋到来之际,则要将兔儿爷送走,寓意一年灾病随之而去。

  【同期】北京泥彩塑第四代传人 双彦

  北京兔爷的坐骑,她是坐在我们中国元素当中的吉祥瑞兽之上,比如说大象、狮子、麒麟、老虎、梅花鹿。再有一些花卉类的,比如说牡丹花、荷花,还有一些蔬果类的,比如说桃子、葫芦,这些元素都是在我们中国元素当中吉祥之意。

  【解说】然而,脱胎于民间传说、又在民间日渐丰满与流行起来的兔儿爷,其制作工艺却险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1958年,为抢救民间彩塑艺术,北京开办北京彩塑厂,将老手艺人集中起来。但好景不长,十几年后,手艺人全转行去了金属工艺品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兔儿爷一度在世面上销声匿迹。

  说起兔儿爷的曲折经历,双彦谈到了自己父亲双起翔。作为当年彩塑厂中最年轻的员工,双起翔根据民间传说复原了传统兔儿爷彩塑。双彦从小看父亲做彩塑长大,7岁时,他开始学艺,练习的枯燥与父亲的严厉成为他最深刻的记忆。1990年,双彦并未告知父亲,便与朋友南下深圳创业。3年后,父亲给他去电,希望他能回家继承泥彩塑老手艺。

  【同期】北京泥彩塑第四代传人 双彦

  我在北京当年我一个月挣60块钱,我在深圳能挣四五千块钱,你想想是什么差距,而且那年我才30岁。可是我父亲他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如果你不再从事这门手艺,这门手艺从此就消失了。

  【解说】正是因为这句话,双彦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北京,继续传承兔儿爷手艺。如今,包括儿子双鑫在内,他门下有四五个徒弟。双彦还常在外讲学,让不同职业的人们体验兔儿爷制作技艺。又到中秋,双彦又忙碌起来,他说,希望这门手艺能一直传下去。

  范思忆 程宇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