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甘肃出土汉简完成出版发布 新技术促简牍“活化”

2019年12月20日 1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简述中国故事——《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成果发布会暨甘肃简牍博物馆未来发展思享会”日前在兰州举行。这是甘肃简牍博物馆继《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等学术成果之后的最新重大成果,将为“一带一路”的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甘肃是简牍大省,自1907年以来,共有8万多枚简牍出土,其中又以汉简为最,总量达7万多枚,占中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随着《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两本著作出版发行,甘肃伴随了整个20世纪出土汉简的成果整理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其将成为古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同期】甘肃省文物局局长 马玉萍

  它(悬泉汉简)的出土应该说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甚至是对整个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等,各方面研究的一个百科书式的史料。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原始、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悬泉汉简”从一开始发掘,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解说】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张德芳向记者介绍,《悬泉汉简》是学术界期待了将近30年的一个成果,但过去整理简牍的时候没有电脑,只能通过手抄和黑白照相机记录,随着彩色照片、电脑录入、科学排版等技术的发展,通过学术和技术的集中结合,不断推进了考古成果的面世,不同于《史记》《汉书》等二手或三手资料的史书,汉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最真实的信息上。

  【同期】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 张德芳

  前半期是在一种困难中,后半期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些先进的手段,包括红外线扫描、彩色照相、最清晰的排版等等,应该是学术和技术的一种集中结合,它当时是最真实的东西,通过学者的研究,可以再现当年丝绸之路的情景,而且也可以追溯“一带一路”历史的源头。

  【解说】据了解,在纸张未发明及未广泛使用前,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片、木片等材质上,用丝、麻等编制成册,并称其为简牍。《悬泉汉简》拟分八卷出版,每卷收简2300枚左右,彩色原图和红外图版同时呈现,释文和其他信息紧随其后。《玉门关汉简》收录了历年来敦煌地区各烽隧遗址出土并且收藏在敦煌市博物馆的全部汉晋简牍729枚,均属首次公布。其整理出版对研究敦煌郡、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的功能和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记者 李亚龙 冯志军 甘肃兰州报道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