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线医生:守住抗疫前线 至今医护零感染
【解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港持续蔓延,截至3月29日下午4时,香港累计确诊个案总数增至641宗。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蔡振兴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香港各医院都做了充分准备,至今医护零感染。
【解说】1月23日,香港出现首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香港的抗疫之战也正式打响。2月9日,蔡振兴所在的玛丽医院急症室,收到了第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同期】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蔡振兴
我还记得我们收的第一个病人,其实就是2月9号,10号之间,就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患者),现在想起来就好像是很久之前发生的事情,是因为其实在这一个来两个月,真的发生了很多事,基本上每一天,都有一些新发现(病例)。
【解说】病例的不断增加,为前线医护人员带来不少压力。玛丽医院急症室每天要接收220个病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因为有感染风险,穿戴防护用品、接诊、运送病人、治疗的整个过程都不能松懈,长时间的高度注意力集中是前线医护人员的“疲劳”主因。
【同期】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蔡振兴
因为我们要防止交叉感染,所以那套衣服每一次都要换。最大的问题是很疲倦,因为每一次都要做相同的(动作),穿衣服,脱衣服,洗手,搓手。每一次你很认真地做,其实人是很累的,不能碰到这里,不能碰到那里。而且不是一个人做,医生、护士、健康助理、保安、还有推床的工人,每个人都要做一次大龙凤(大戏),你想想要用多少时间。
【解说】前线医护人员所要穿戴的防护用品,包括保护帽、面罩或眼罩、N95口罩、防护衣,手套等,脱掉全身装备的每个步骤间都要洗手20秒,整个过程要洗手超过5次。另一个让医护人员“疲劳”的原因,是所面对病人的不确定性。确诊个案中,有患者并无明显病症。所以每一位病人都可能是潜在确诊者,每一次接触,都不能马虎。
【解说】虽然累,但蔡振兴称,对比起2003年“非典”时期已进步不少。
【同期】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蔡振兴
这一次其实我们吸收了很多2003年非典的经验,如果你去看,香港其实比世界上很多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美国、英国等都做得好。很早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负压病房,也有个人防护装备的储备。我们已经数不清现在有多少确诊个案,但是我们同事还是能够保持我们的医护人员是零感染,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是很难得。
【解说】在抗疫的过程中,蔡振兴形容急症室如“球队的守门员”,需要准确甄别每一例诊个案,不给病毒继续传染的机会。
【同期】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蔡振兴
大部分的个案都是经过我们急症室确诊的,就像一支球队里,我们是守门的那个,不是去前线冲锋的人,但要接住每一个球不让它入网。
记者 陈烁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