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归侨农场变身印尼民俗风情村:闽南侨乡南洋味浓

2020年09月17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蓝天白云下,印尼风情十足的的牛角屋顶格外显眼,道路两旁种植的香茅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圃园里的咖啡苗长势喜人……这是记者日前在福建省诏安县建设乡的建华作业区见到的一幕。建华作业区是为安置印尼归国难侨所设立,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安置了1000多名印尼归侨。近年来,当地积极打造面积4平方公里的印尼民俗风情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当地侨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解说】路边的小店内,萧月英正在制作着印尼传统小吃红龟糕,在建华作业区,当地侨民依然保持着许多印尼的民俗和生活习惯。萧月英告诉记者,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做椰汁饭、九层糕、粽条等正宗印尼美食。

  【同期】印尼归侨 萧月英

  糕的印板啊, 有六十多年了,从印尼来的。(生活)可以啊,两个老头,女儿不在身边,两个老头自己照顾自己咯,每个月都有社保可领。

  【解说】69岁的印尼归侨傅子贵正在家中悠闲地喝着茶。他的家是一栋小楼,屋内干净整洁。近年来,侨居造福工程等一系列惠及侨民政策的实施让作业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变成了整齐的小洋楼,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也十分俱全。

  【同期】印尼归侨 傅子贵

  我是(19)60年回来第一批的,我们刚回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墙壁是用红土做起来的红土墙,那个连墙壁都没有粉的,一家人回来只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的确是很不习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不管是房子或者是我们生活方面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我现在住的这个,如果过去哪里敢想象有这么一个小洋楼。

  【解说】傅子贵也是制作印尼传统糕点的高手,闲暇时,他经常到印尼民俗风情村帮忙打理。采访中,傅子贵带着记者到二楼的阁楼,这里储藏着他和夫人自己做的各种印尼糕点,有猪油糕、木薯糕等等。

  【解说】改革开放后,建华作业区的归侨们纷纷外出打拼创业,有的办厂、有的承包项目,乡亲们的日子也不断改善。现年67岁的黄东成就是从建华作业区走出去的一位优秀企业家。

  【同期】印尼归侨 黄东成

  以前住的房子各方面就没有像现在那么整齐那么好,那以前的房子都是矮房瓦房,这一点是从外观就看得到的应该就是这样,那作为生活上来说,这些归侨现在最起码温饱不成问题,都算是不错的。

  【解说】在印尼民俗风情村的西餐厅内,黄东成正在招呼着来往的客人。为充分发挥印尼侨区的资源优势,黄东成萌生了打造印尼民俗风情村的念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规划设计,黄东成开始投资建设休闲观光咖啡园、登山步道、印尼风情建筑等景观,致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侨民增收。

  【同期】印尼归侨 黄东成

  最主要就是体现一个印尼的饮食,还有一个印尼的小村落,还有一个球馆,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就制造一些人气人流,这个村庄就可以热闹一点,在这个同时也制造了留在村里好多妇女,就有了就业的机会,增加她们的就业机会。

  【同期】印尼归侨 傅子贵

  自从有了那个(印尼民俗风情村),我们归侨不管是亲戚朋友回来的话,要吃饭要什么住宿非常方便。如果客人很多,经常有叫这些村民来帮忙,所以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的一些收入吧。

  【同期】如今,行走在建华作业区,“南洋味”十足。一栋栋小洋楼依街而建,居民们三三两两聚着闲聊,宽敞洁净的幸福园和侨民公园成了他们养老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印尼民俗风情村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完善,项目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游玩等服务,让游客不用迈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到印尼风情的建筑和民俗文化表演,品尝印尼菜品和特色糕点,领略异域风情。

  记者 吴晟炜 福建漳州报道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