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承人福建共话后继人才培养-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承人福建共话后继人才培养

2020年11月20日 13: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11月19日,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南音、侗族大歌、西安鼓乐、京剧、中国皮影戏、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等15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的表演艺术项目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代表共聚福建泉州,共话后继人才培养。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歌舞剧院 国家一级演员 哈斯巴图

  非遗文化就得经常交流、沟通,多举办一些各种交流活动,特别是全国性的,这样互相多交流。特别是蒙古长调是我们蒙古民族独一的一种演唱方法,我也希望除了蒙古本民族以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来感受,也学习蒙古的长调演唱艺术。

  【解说】目前,中国共有4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其中表演艺术类就有15项。加强后继人才培养,是确保这些项目生命力的重要措施。

  【同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任 王福州

  我们想结合当前文艺发展的形式,对戏曲、戏剧这些门类,如何传承、保护、利用,做出一些引领性的示范。本次会议主要是想请一些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和保护单位,讲讲他们的经验,以期在戏曲、戏剧这些项目的保护、传承、利用当中做得更好。

  【解说】王福州表示,当前的“非遗”传承是“两条腿”走路,即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和正规学校教育并行不悖。从娃娃抓起的“非遗进校园”也正逐渐常态化、规范化。

  【同期】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品仙

  侗族大歌传承这方面在学校是一块好的阵地,因为这个侗族大歌必须从娃娃抓起。一般现在像参加州、省,或者是县里面一些比赛活动,就是展现我们这个侗族大歌,让他们对学侗族大歌有一定的兴趣,对传承我们这个侗族大歌有一定的好处。

  【同期】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 副团长 庄丽芬

  这几年来在南音传承、普及这一块也做得非常好,比如我们南音进校园,然后民间的南音传承这一块都做得很好。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研讨,其实也是一个借鉴、学习,然后从别的曲种的一些对后继人才的培养,然后他们的传承发展这一方面,能够借鉴很多的东西。

  【解说】当晚,参与研讨的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代表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近距离体验泉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记者 柯宁 福建泉州报道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