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花灯非遗传承人“守艺”数十载 全家齐上阵
【新春纪事】福建泉州花灯非遗传承人“守艺”数十载 全家齐上阵
【解说】曹淑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福建省级传承人。她每年都要带着一家四代三十多口人,忙碌三四个月的时间,制作近300盏纯手工彩扎花灯,陆续送往泉州的各区市,与其他花灯一同点亮璀璨的元宵之夜。2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建泉州老城区内的曹淑贞花灯艺坊,了解这个花灯家族的传承故事。
【解说】现年69岁的曹淑贞从小跟着父亲学做花灯,1966年进泉州工艺美术公司跟随老艺人学习,专攻人物彩扎,至今已和花灯打了50多年的交道。浸淫彩扎数十年的曹淑贞,将彩扎和花灯相结合,并运用走马设置,让彩扎人物在花灯中转动,让花灯更加立体、生动。
【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 福建省级传承人 曹淑贞
因为这个彩扎(题材)很广泛,有彩扎人物、动物,那我就把彩扎融入到花灯里面去。当时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用平面放浮雕的,比较有立体感。后来就把它融入到里面去旋转,更有立体感。(彩扎)又不会失传,然后又把它继续保留下去,把这个老前辈留下来的传统艺术融入花灯里面去。
【解说】曹淑贞的女儿李静咏继承了她的衣钵。从小耳濡目染的李静咏,20岁正式出师,专职从事彩扎及花灯制作也已有20多年的时间,独立创作的许多作品参加展览并获奖,如今已成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彩扎”的传承人。
【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彩扎” 泉州市传承人 李静咏
就像《时间赛跑》,孩子要跟时间赛跑才能学习好,然后要有个孝道,人之初性本善这些都是。每盏花灯里面我都希望有一个典故。去年我到闽台缘(博物馆)做了两天。里面就是有针刺、料丝、彩扎,传统的有骨灯都有。就是把所有的花灯的(工艺)都融入到我那整盏灯里面。
【解说】李静咏告诉记者,自己对于花灯的钻研甚是“疯魔”。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泉州暂停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家里的花灯订单少了许多,这让李静咏有更多时间可以慢工出细活,沉下心来制作、钻研更加精美的花灯。
【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彩扎” 泉州市传承人 李静咏
有时候在煮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一种灵感要做什么,就突然间就跑过来做,就忘记那边煮什么,把东西都煮糊了。然后跟人家谈着谈着,突然就想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自己做一下,把门关起来,把朋友后推出去,我自己做我的事情就好了。人家说艺术人生的人就像一个疯子,真的是没错。
【解说】历史悠久的泉州花灯,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海内外,是南方花灯的典型代表。曹淑贞制作的花灯被誉为曹氏花灯,作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曹淑贞表示,既然自己被认定为传承人,就要努力把制作花灯和彩扎的手艺传承下去。
【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 福建省级传承人 曹淑贞
现在比较(有)人知道这个彩扎是怎么样的。把这个艺术要传给我们家里的人,然后把这些东西进入到学校去教,让下一代的小孩子们懂得这些老前辈传下来的纯手工的艺术品,把它继续发扬,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加以创新。
柯宁 吴冠标 福建泉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