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手雕麻将“末代女师傅”:方寸之间刻琢半世情怀-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香港故事】手雕麻将“末代女师傅”:方寸之间刻琢半世情怀

2021年04月01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现场声】

  一至九筒,一筒是这样做的。我们可以将它收缩的,这个是一筒。这个转筒子就要用这个了。(这个叫什么?)转架,又可以叫做手转。(现在在做什么?)白板。

  【解说】各式花色,十八班武艺,信手拈来。刻刀舞动,白屑翻飞,短短数十秒,一只只精巧的麻将就临空出世。正在手雕麻将的师傅名叫何秀湄,至今已投身麻将行业超过半个世纪的她也被街坊亲切地称呼为“湄姐”。随着手雕麻将逐渐被机器取代,昔日风靡一时的行业如今在香港只剩下三位师傅,而湄姐是其中仅存的一名女技师。

  【同期】香港手雕麻将女技师 何秀湄

  女孩来说会觉得辛苦,因为这些比较属于男工。全刮伤了整只手已经,一定有(受伤)的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职业病的,比如你开车就会腰疼,你打麻将打整天你都会脚痛,起不了身,因为每一件事你要付出代价。

  【解说】自1962年开始,湄姐与父母搬来这处位于红磡唐楼中的小店,她13岁开始入行学艺,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她再未打过第二份工。

  【解说】店外白底红字的招牌不大却格外显眼,店中陈设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套套手工麻将和各式工具在老式透明橱柜中整齐排列。一方小小的玻璃柜既是湄姐的档口,也是她的工作台,一系列工序都在这里进行。手工麻将的制作过程繁复考究、易学难精,不同花色的雕刻方法不同,使用的工具亦各不相同,其中精妙之处只有各家师傅自己知晓。

  【同期】香港手雕麻将女技师 何秀湄

  这个做白板的,我们用来这么拉的。这个是圆规,是做一筒的,好像一个圆规这样。这个是索刮,它中间有一条坑,是我们用来拉索子,做一个模板,我们根据这个模板去做的,这个叫做索刮。这个就是雕刻刀,我们每天百分之八十都要有这一把刀,配套的这三件工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筒子,这个是筒子钻,我们每一天要钻筒子就要用这些了。

  【解说】从雕刻、压印纹路到上色、修补、烘干,即使资深师傅马不停蹄,完成一副144张牌的全套手工麻将也需要足足花上四天时间,耗时不说,投入的精力也堪比机器辅助的几十倍不止。因而手工麻将价高不易得,这一行业也日渐式微。作为“末代师傅”,湄姐对此深感惋惜,却也无可奈何。

  【同期】香港手雕麻将女技师 何秀湄

  手工麻将,这都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可以用以娱乐,又可以减退脑退化症,令人精明醒目。(19)80年往后都已经全部是机器做的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生存空间很狭窄的。因为有了手机这些(电子用品),所以就变成,这些小朋友和老人家现在玩得少了,但是有些喜欢怀旧的,都还是喜欢用我们这些(手工麻将)的,好像以前这些屋村,(玩麻将)只要招呼一声,个个都来了,好踊跃的。

  【解说】低头侧身步入小店,可以看到店内墙壁上贴的家庭相片已微微泛黄,看得出这是养育了两代人的地方。谈及对这门手艺的情感,湄姐感慨万千。

  【同期】香港手雕麻将女技师 何秀湄

  怀念,我父母亲养大我们都是靠这一行,有很多的回忆的,从小到大,带着一家六口这样。钟意也有,思念也有,回忆也有,曾经也有,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解说】如今的湄姐会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文化工作坊,旨在将这门传统的技艺与当下青年人分享。她说,麻将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智慧,而手工麻将中渗透的执着与匠心也是当下年轻人应该学习的,希望尽自己所能将这门手艺传扬给更多人知道。

  记者 范思忆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