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良方如何开?-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两会声音】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良方如何开?

2022年03月04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近年来,中国城市和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力度显著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历史文化遗产也出现屡遭破坏的问题。当城乡发展按下快进键,历史文化遗产怎么办?

  【解说】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近日,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做客中新社中新网“两会直通车”,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那些事。

  【解说】目前,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达到56项,居世界第一,博物馆的数量也达到近6000家,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作出巨大贡献。但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现,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

  【同期】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宋纪蓉

  但是这些文物出土出来以后没有人去保护,为什么?我们人才不够。对于我们文化遗产的数量不断增多,考古发掘的文物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人才培养这一块有所欠缺。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会主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杨安娣

  特别是基层保护力量普遍不强,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解说】宋纪荣在调研中发现,中国很多博物馆都在陆续将收藏的文物拿出来展览,但也有很多不可移动文物在修复好之后被“一锁了之”,没有真正展示给观众。

  【同期】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宋纪蓉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我们说最终的目的,我们是要传承和利用。我们故宫博物院对我们收藏的186万件套的文物,我们是逐步地,把库房里从来没有人打开、清理和修复的文物,送进文物医院,我们100多位文物医生精心呵护修复以后,逐步办展览。这些都是让收藏在我们说博物馆里的文物,让它真正地要“活”起来。

  【解说】委员表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科学修缮,还应考虑原真性问题,注意把握修旧如旧原则,同时要注意避免“千城一面”,失去城市魅力和乡村特色。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会主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杨安娣

  特别是对于那些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除了要保护好遗产本身及其系统性元素,还要保护好遗产的历史故事价值等内在性。

  【同期】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宋纪蓉

  我想在保护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还应该更多考虑它的原真性。你比如说我们走到哈达铺,大家知道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节点,它那个古街道所有的商铺全弄统一的牌子,我们想几十年前肯定不是这样的吧,对吧?我想原真性问题是值得我们来考虑的。

  记者 刘超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