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和田】和田因何会有河滩中“捡玉”之风-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爱在和田】和田因何会有河滩中“捡玉”之风

2022年12月25日 1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清朝和田玉的发展空前辉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乾隆皇帝命人雕刻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它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全部玉料都来自和田密勒塔山的青玉。这是中国用玉数量最多、器形最大、花费时间最长的石雕艺术品,是世界最大的石雕之首。

  和田玉深藏在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开采不便。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山下河谷地带拣捞被洪水冲下来的玉石,慢慢就形成了捡玉的风气。

  清代纪晓岚曾赋云:“玉似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株”。诗中提到的双河,指的就是流经墨玉县和和田市的喀喇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这两条河也因玉得名,当地人称它们为白玉河和墨玉河。

  如今,到和田来旅游的人们,也常常把到河滩中采玉作为一项旅游项目。而沿河而建的和田玉交易市场,自然就成了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