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一盏小烛台

2014年10月29日 16:16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作为一名非厦门人,最初听闻陈嘉庚是在大学新生报到期间,从同学口中得知,我就读的集美大学是陈嘉庚原先创办的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的。入学后不久,院领导就带领我们全院新生前往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参观,我对陈嘉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沿着嘉庚路,来到了一座朴素无华的两层小楼房。屋外,没有繁花似锦、鱼翔浅底的花园,屋内,没有流光溢彩、满目生辉的装饰,有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家具,有的只是换过几回伞布还继续用来遮风挡雨的雨伞,有的只是补过几个大补丁还在挂用的蚊帐……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盏小烛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集美学校的电厂自己发电,到夜里10点就停电。陈嘉庚先生筹划扩建集美学村,夜以继日,停电后还要紧张工作,就点一盏煤油灯照明。一次,煤油灯不慎摔碎,他就拣来一个被弃的破瓷杯倒放在桌头,点上蜡烛当“蜡烛台”。以先生之富,买个金台、银台何难之有?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这个烛台不好看,你接待的不是将军、首长、就是海外的大华侨,这个不雅观,买个新烛台换了。陈嘉庚听了,坚决不许买,他说过:“该用的钱,千万百万都得用;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这句话,说出了他一生用钱的原则。

  陈嘉庚晚年定居集美,他在生活上十分俭朴,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学校建设,还曾留下2角钱糖果招待陈毅元帅的佳话。除了这个小烛台,故居里陈列的家具摆设都是极其普通简陋的。床铺、沙发、写字台是“老”字号的,蚊帐、衣服、鞋袜是“补”字号的。于公,陈嘉庚把千万资产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毫不吝惜;于私,陈嘉庚则苛求自己,俭朴淡泊,锱铢必较。他生前好友黄奕欢在陈嘉庚追悼会上说:“只要看到他平日起居饮食的自奉之俭,简直教你不敢相信。谁会相信衣服上常多补缀的人,竟是慷慨捐献千万元兴学的人呢?谁会相信时不时叫一角钱汤面充饥的人,竟是名闻天下的陈嘉庚呢?”

  烛泪累累。透过这个小烛台,我仿佛看到:几十年前,每当集美镇晚间停电,陈嘉庚就会坐在小烛台前,借着闪烁跳动的烛光,向中央政府进言建造鹰厦铁路、建造杏林海堤、集美海堤的最佳方案,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校舍描绘最美的图画,为集美医院病床的增加、为海潮发电站的运转发电、为龙舟池畔增添亭台楼阁……殚精竭虑,伏案疾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盏自制的小烛台就是陈嘉庚先生勤劳俭朴的真实写照,它犹如一把永不灭的火炬,指引着我们在嘉庚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前进!(林丽锋)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