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华博第一任馆长:华博承载华侨事业的精神力量

2014年10月30日 10: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华博不仅要有记录、传播华侨历史的基本功能,研究、挖掘华侨历史的外延功能,还要代表国家承载华侨事业的精神力量。(《人民政协报》)
    华博不仅要有记录、传播华侨历史的基本功能,研究、挖掘华侨历史的外延功能,还要代表国家承载华侨事业的精神力量。(《人民政协报》)

  “华博不仅是记载历史,更是承载一种特殊的感情。”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李卓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是建国初期老侨支援祖国建设,还是现在新侨回国创业热潮,都充满着深厚感情,建设华博就是为了承载这份感情。

  从1960年陈嘉庚先生提出建设华博,50多年来,总有侨胞关切地问华博筹建的进展。“中国侨联的历任领导也都十分关注华博的建设。最后,国家的重视、侨胞的呼声、侨联的奔跑、各界的关注,终于让这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李卓彬说。

  1961年出生的李卓彬一到中国侨联,就主管华博的建设。在他看来,自己与华博同龄,又多年从事专业的建筑设计,担任华博第一任馆长,这缘分和使命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载着这种使命,他带领着工作团队一遍遍研究完善图纸,探讨如何整合文物史料,如何将展厅布置得风格鲜明,希望能让华博实现“无处不华侨、无处不历史,无处不文化、无处不艺术”的目标。四周典型的中国民居设计,宽敞现代化的展厅,在华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语言里。

  “对于华侨华人来说,有一个与当地文化融合的问题,我希望从建筑上表现中西文化的交融,浑然一体,也是表现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意思。”李卓彬认为,华博要处处体现“侨”的特点。展览厅的巨幅根主题雕塑即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在众多投标作品中,之所以选择根主题,李卓彬说,正是因为根主题与侨的特点紧密相连。“华侨华人无论是劳工输出,还是创业读书;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漂泊艰辛,割舍不断的是对祖国根的情谊。”李卓彬说,老一代是落叶归根的追求,新一代是落地生根的盼望,一直以来,华侨华人寻根问祖,这条根,根根相连,不能割舍,多少人想起来,都有潸然泪下的情感冲动。

  “站在这棵巨大树根面前,还让人有无限延伸的想象,这也寓意几千万侨胞的祝福,希望‘侨’这棵大树更加根深叶茂。”在地下展厅里,五座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这是华侨旅居国为表彰当地华人为该国所作出的贡献而修建的,华博将纪念碑按一定比例缩小,立在这里。五束光线照射着五个纪念碑,讲述着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骨。

  “这五束光来自自然光,是最后在封闭运建筑材料的通道时留下的五个采光口,希望阳光永远照耀丰碑,永远纪念华侨华人为世界作出的贡献。”李卓彬说。文物是对一段历史的再现,但又不简单是再现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承载一段感情。李卓彬举例说,比如侨批(福建方言或潮汕话称信为批。编者注),华侨华人与家人的书信往来,不仅记录他们漂洋过海的岁月,更承载他们心系家人、牵肠挂肚的朴素感情。

  他认为,参观博物馆分三个层次,一是看文物,二是看文化背后的故事,三是看故事产生的精神力量。因此,华博的文物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看。在华侨华人的关注和无偿捐助下,李卓彬深信,华博的精神吸引,会让馆藏文物源源不断地到达。他希望,华博不仅要有记录、传播华侨历史的基本功能,研究、挖掘华侨历史的外延功能,还要代表国家承载华侨事业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