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协委员多方建言 支招福州“海丝”建设
(福建)福州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福州建设成绩斐然。“海丝”之路上,福州如何更好地破浪前行、扬帆逐梦?对此,省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以侨为媒构筑国际合作平台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州人。”福州是全国重点侨乡,有400多万榕籍海外乡亲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丝”建设中,许多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我(福建)省、我(福州)市丰富的侨力资源。
为侨搭桥,打造我(福建)省海丝建设的引智引资平台。省致公党在《发挥“侨海”优势推进我(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建议,可瞄准我(福建)省侨商合作平台,鼓励海外侨胞为我(福建)省参与海丝建设建言献策。探索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引才专窗”网络平台等,为我(福建)省“海丝”引智提供资源支持。省民建也建议,要充分利用现有成熟 平台,如“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吸引海内外侨商和海外专业人士带项目、带资金、携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来我(福建)省投资兴业。
省政协委员林宏乐在《关于福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建议》中认为,福州是许多东南亚华人华侨的祖居地,应充分发挥榕侨影响力,助力福州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
加强合作发展壮大蓝色产业
福州地处台湾海峡西岸,面向太平洋及东南亚各国。委员们认为,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我(福建)省与“海丝”沿线各国的往来与合作,应着力发展我(福建)省海洋产业,加强福州地区港口建设。
省九三学社在《我(福建)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建议》中建议,在融入海丝战略政策方面,福建要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开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拓展东南亚往来海上新通道。在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海洋产业合作方面,应依托福州马尾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开展福建与东盟国家在远洋捕捞、海洋娱乐、海洋 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林宏乐建议,要利用好福州多港口的优势,加强福州地区的港口建设。同时,抓住现代化物流业在全球迅速崛起的机遇,在临港区建设物流园区,打造物流枢纽。
挖掘内涵打造“海丝”文化旅游产业
我(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主要发祥地,促进并形成了丰富的海洋文化、汉文化、开放文化,并留下了许多“海丝”文化遗产。委员们认为,发掘“海丝”遗迹宝贵的文化内涵,做大做强“海丝”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省民革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建议,首先要理清思路,充分挖掘“海丝”文化遗迹内涵,加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研究,增进与我(中)国沿海各省区市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应全面规划“海丝”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推动建设“海丝”旅游经济走廊,形成沿线城市优势互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再次,应加大投入,保护好文化遗存,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海丝”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福建形成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李夏薇 柯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