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浙江青田龙津公园建设始末 华侨回乡出资捐建

2015年02月28日 10:37   来源:青田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991年龙津公园一角。
1991年龙津公园一角。
中国侨网现今的龙津公园树林葱郁,是市民休闲的好处去。(张永益 摄)
现今的龙津公园树林葱郁,是市民休闲的好处去。(张永益 摄)

  1982年初,(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成立了城建局,首任局长是叶樟树。1983年,青田县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主要的规划方向是向东面发展,蓝图中东面将是政治、住宅、商贸集于一体的市政中心,临江要建设长1千多米的防洪堤和休闲公园,即现今的龙津公园。笔者经多方了解,将龙津公园建设始末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 公园建设之初

  上世纪80年代,县城的中心在县政府以上的中西面,东面人烟稀少,地势低洼,一到春天多雨季节或台风季节,这里全都浸在水中,常常是一片汪洋。据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回忆,城东小学一带是东面居民最集中的地方,再往前面走,就是低洼的水竹林,现在的华侨饭店旁边的区域是一大片菜地,金鹤苑周围全是一片滩地和芦苇丛,中山中学旁边是茂密的松树林和沙地。要向东面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县城的防洪问题。

  30多年前,老城的防洪堤做到链条厂城门口为止,下面就是十几米深的沙滩。要做一条一千多米长,十多米高的防洪堤,在当时的情况下,并非是一件易事。时任建设局长叶樟树认为县城要发展,一定要建好防洪堤,只有筑起这条堤坝,把瓯江的水拦在城外,才有其他发展的机会。为了顺利开工建设防洪堤,在县财政十分困难又没有配套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叶樟树局长东奔西跑,四处筹集资金,终于在省里争取到连续两年每年30万人民币(以下涉及资金单位均为人民币)的建设补助资金。84年,从青田县链条厂开始到塔山下的防洪堤开始正式启动建设,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建设这条堤坝经历了种种困难,历经三任局长,直至八十年代末才陆续完工。随着这条防洪堤的建成,县城的防洪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达到五十年一遇。日后以防洪堤为主线,在它上面筑起了花岗石护栏,成了公园一道非常醒目的风景线。

  1987年2月,现旅西班牙侨领麻卓民先生任建设局局长。麻卓民先生任局长后,他的理念是城市要建设、新的区域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他不但继续开展防洪堤的建设,而且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防洪堤的建设将接近尾声,接下去就是要沿防洪堤建设一座新型的休闲公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拉直一条从新建岭脚通往华侨饭店的道路(现在的龙津路);要全面改善县城市政排给水系统等等多项公用设施建设工程。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要建道路、堤坝、公园等基础公用工程,在资金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据当年建设局管理市政的老干部郭尚伍回忆,当时财政建设资金只有每年72万的城市建设维护费,这些资金首先要解决下属单位的日常支出,如环卫、园林、房管等单位,所剩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是寥寥无几,根本不可能拿出资金去建设公园。怎么去筹集资金,建设一个人们休闲游玩养生之地,这成了摆在建设局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当时在外的一些老华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改革开放后,一些老华侨想回乡安度晚年,于是通过侨办、侨联等部门,反映要求在故乡审批建房事宜,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部门暂时还没落实这些问题。麻卓民先生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出了一套公园建设资金筹集的方案,这些华侨有意在家乡建房,首先要对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如自愿为家乡建设出资2万元以上的,优先安排地基。

  为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叶落归根后有住所,很多华侨纷纷回乡捐资。同时,建设局也在临江路旁划出了一大块建设用地,给这些华侨建房,这块地就是现在的别墅小区。经过华侨自愿捐资,公园的建设启动资金有了着落。

  二 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的规划、设计、营建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品位,为慎重起见,麻卓民局长请来同济大学规划建设设计专家到现场勘查设计。他组织同济大学专家和建设局有关技术骨干提出了公园的定位,公园不但要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还要结合青田一些重要元素,如青田是个传说中鹤之乡,鹤城的命名也是因为传说中鹤在县城飞了一圈而来的,要体现鹤之乡的内容;青田又是个著名的侨乡,启动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华侨捐资,要突出华侨元素;公园临江而建,既要凸显瓯江景观设计,也要突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景。公园的整体要求既要做到给城市增色添彩、改善环境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建筑、造型等方面的风格,更要做到各方面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同济大学的设计专家根据建设局的意见,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最终通过审定。公园从链条厂对面新建的堤坝为起点,到鸣山路对面为终点,总面积为1.3公顷,下面作为公园的延伸工程,定位为临江绿化带,绿化带总面积为2.2公顷。该方案突出鹤城、华侨、临江、现代等元素,在绿地规划上突出舒适、安全、观赏性等特点。

  据麻卓民回忆,公园设计方案主要以现代气息为主,突出自然景观和现代艺术相融合,休闲茶座的建筑突出欧式风格,廊亭楼阁的建设要彰显现代艺术,规划设计中有绿地茵茵,树木成片,也有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之景。特别是那些石片风帆,在会审中,争论很激烈,最后麻卓民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公园临江而建,瓯江是青田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田人,风帆的设计寓意深重,风帆表示起航,也预示着一帆风顺,青田是个侨乡,风帆既祝福着海外华侨事业一帆风顺,又预示着青田一代代人生活工作顺风顺水。

  建设局的有关人员和与会人员认为这套设计方案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构思巧妙,特色突出,现代意识浓厚,完全可以赋予实施建设。

  三 公园全面建设

  根据同济大学设计的方案,公园在1988年开始全面投入建设。据当时建设局主管公园建设的老干部郭尚伍回忆,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以最少的钱去做更多的事,是当时局里给他的硬任务。公园设计中有很多条碎石小路,为了寻找这些碎石,郭尚伍先生凭着自己的私人关系去借来两辆工具车,分别到湖边坑底和山口坑底去寻找最好看的、大小差不多的鹅卵石,他说个人根本不求回报,只想把公园快点建好。那时,人人都有一种积极为公园建设做贡献力量的精神。许多建筑工程公司参与公园填方,大多只赚了点人工费。

  链条厂对面是龙津公园之头。这里要建一个小花坛,设计方案上花坛里面要安放一块大石头,石头上要写上公园的名字。为了寻找这样的石头,郭尚伍先生和技术人员到山上寻找了很久,最后在圩仁山寻找到了一块造型比较适合、观赏性比较强的石头,这块石头重约2吨,是没有经过人工雕制的原石。据郭尚伍先生回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圩仁山上把这块石头运下来,而且差点把车给压扁了,至今想起当时运石头的情景,仍感后怕。后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上面题了“龙津园”三个字。

  从“龙津园”大石块向前走去,安放的是一块用青石绘制而成的青田县城图,这张图绘制了当时老城的范围以及后来新开发的区块,与现在的县城有很大的出入。

  公园的正大门从华侨饭店斜对面而入,四条粗大方正的石柱作为象征意义的门,前面是圆形喷泉,喷泉正中央是一个花岗岩雕制而成的石柱,石柱顶端有一只鹤在腾飞,是象征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

  廊亭是公园里的一大建筑特色,公园里共有五个廊亭,其中有两个廊亭分别是华侨陈永华和陈永环兄弟捐赠建设的。两处廊亭临江而建,三处廊亭在公园里面,公园里面的廊亭周围种植的植物是竹林。廊亭的建设使用功能,既有遮风挡雨的作用,又体现现代廊亭建设风格,倚江而望,蓝天、江水、倒映的秀山等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公园里的廊亭在一片竹林中,淡雅清新。

  石片风帆是公园中另一特色,风帆的模样是用花岗岩雕制的。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打磨机器,工作人员对风帆的要求很高,花岗岩的厚度、长度、宽度、凹度都要仔细思量雕琢,其观赏性要有艺术感,要有想象的空间。经过花岗岩工人的精心制作,其效果让管理人员很满意。一片片大小不一的石片风帆,竖立在公园的一大块空地上,它们宛若是行驶在瓯江上的一只只帆船。

  茶座的占地面积367平方米,欧式建筑风格,两层半,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主要用于游人的休闲栖息之用。茶座建成后,二楼为休闲吃茶处,一楼作为园林管理处的办公用房。

  滑冰场和小操场是专门为小朋友而建的,滑冰场很小,面积约200平米,小操场约100平米。

  防洪堤的石护栏造型非常独特,护栏用花岗岩凹成丁字形,厚度约10公分,长度约150公分,每隔2米处用钢筋链接,从链条厂开始一直到老干部活动中心,钢筋链接处种植云南黄馨,这种灌木常年翠绿,春天会开出黄色的小花。

  龙津公园最初由于资金匮乏的原因,树种花草品种比较单一。刚开始是樟树、银杏树和桂花树,绿篱是用小叶冬青种植,绿地上植种着马尼拉草坪,花的品种只限于杜鹃花、夹竹桃等样品不多的花种。为了节省工钱,县里多次发动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义务植树,现在已是一排排参天大树的香樟树——县城里一些参加过植树的人仍清晰地记着哪棵是自己种的,说起来非常自豪。

  1990年公园建好投入使用。当时县城除了太鹤公园,人们休闲游玩、锻炼健身的地方很少。每逢节假日,人们都是到太鹤公园游走。龙津公园投入使用后,由于地理位置在县城的中心地段,来往很方便,建设风格新颖,特色突出,又是临江而建,景观甚好,每天来此休闲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1992年,龙津公园交于园林管理处管理。

  交于园林管理处管理后,龙津公园增添了一些树种,如棕榈树、铁树、南天竹等品种,花的品种也增加了不少。

  1993年,过境公路通过审核,最终的方案是整条通过县城的过境公路于龙津公园防洪堤外建设,这对龙津公园景观影响不言而喻。

  四 公园改造建设

  龙津公园投入10多年后,出现了绿化品种比较单一,部分地砖塌陷,排水不畅等等问题,特别是排水不畅问题,每到雨季或者台风季节,龙津公园常在一片汪洋之中,严重影响市民的休闲和锻炼,常常引来市民们的怨声载道。为此,为提高公园的品质,提升城市的品位,2005年,时任县建设局局长高金华决定对龙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面积1.2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绿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硬地面积7500多平方米,茶楼面积950多平方米,工程预算总投资550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公园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设施方面,对公园的主体喷泉进行了全面改造,水柱伴随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形状时而弯曲成拱形,时而擎天一柱,甚是刺激;地面基本以平整的花岗岩为主铺设,碎石作为点缀,原来几条碎石小径,改造后也基本以平整的花岗岩为主基调。加固了欧式的亭台,由于这里原来是沙滩,填方后又经过十几年的风吹雨打,部分石柱有凹陷的现象,为防患于未燃,对有安全隐患的廊亭石柱进行加固整修。对公园整个排给水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改造,改造后,公园的排水系统通畅,大暴雨天或者梅雨季节,再没有大面积的积水现象。

  在绿化方面,花坛布局更加实用,植被既有养阴品种,又有光照植物,绿篱、草坪的设计栽种更加突出园艺技术。树木的品种增加了很多,原来只有香樟、银杏、桂花等不多的树种,经过改造后,增加了榕树、红叶碧桃、樱花、玉兰树、木槿树、木芙蓉、红花??木等等,花草树种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具有观赏性。

  公园里增设休闲座椅80余座,供游人休息。

  公园里茶座改造建设更加突出欧陆风情,和沿街的欧陆风情建筑群交辉相映,形成统一格调。茶座建好后,通过招投标方式,招租给商业人士,改名为“现代酒吧”。

  五 公园现在风貌

  为进一步突出华侨要素,2010年10月,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府向青田县政府捐赠按原作1:1比例复制的施特劳斯小金像,放置在龙津公园里。2011年7月,法国青田同乡会和意大利青田总商会分别捐赠给青田县政府的拿破仑雕像和大卫雕像,被放置在龙津公园和临江绿化带老干部活动中心旁。

  现在的龙津公园,经过园林管理处精心的管理,逐年增添花草树木,鲜花四季开放,树木四季常青,花草树木品种多达80多种,是丽水市花草树木品种最多的公园。公园里园艺景观设计形式多样,花坛、绿地、廊亭、树木之间曲径相通,花球碧草样式新颖,绿柱绿篱引人注目,一年四季盛开的花朵风姿绰约,绿色植物意兴阑珊,公园处处都是生机勃勃。

  原来的滑冰场和小操场,现在改为市民的健身休闲区,清晨和夜晚,跳广场舞、扇子舞、木兰舞的市民蜂拥而至,热闹之极。

  龙津公园是目前县城休闲面积最大、休闲游玩健身的人最多的公园,它是具有鲜明的侨乡特色和瓯江文化特色的生态养生之地,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文明有目共睹。(刘景爱)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