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不复山河誓不休 南侨机工用生命打通抗战“输血管”

2015年08月18日 09:5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支队在商议作战方案。(资料图片)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支队在商议作战方案。(资料图片)
香港民众在观看图片展。 (《福建日报》/李向娟 摄)

  编者按: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也是许多台胞的主要祖籍地。70年前,在那段举国抗日的烽火岁月里,福建军民与闽籍侨胞、台胞一起书写了保家卫国的历史篇章,他们用青春、用热血,甚至是生命,捍卫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光荏苒,当沧桑的岁月慢慢走远,当鲜活的面庞逐渐逝去,我们更应当守住历史的记忆,以史为鉴、以史明志。今日起,海峡版推出《留住闽籍侨胞台胞的抗日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守住他们的记忆。

  打通抗战

  “输血管”

  采访时间:8月12日

  采访地点:澳门

  8月12日至15日,福建省侨联牵头组织的“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澳门举办,记者有幸受邀参加了此次报道,并倾听了在那个战火纷飞岁月里,曾舍生忘死、为民族存亡而奋战的南侨机工的故事。

  70多年前,当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辛的阶段,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海陆交通基本被掐断。位于祖国西南的滇缅公路,便成了境外战略物资进入中国、支援中国的唯一“输血管”,因此急需汽车司机和修理机工来保障物资运送。

  正当燃眉之急时,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挺身而出,迅速发动南洋(今东南亚)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从南洋各地招募了3193位南洋华侨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在千里滇缅公路上来回运输战略物资,用生命打通了抗战“输血管”。在他们之中,60%的华侨来自福建。

  耄耋之年的新加坡归侨吴惠民正是其中的一位。“那时,为了报名参加物资运输,我从叔叔那儿借了钱,自己租车学驾驶。可学好了车,叔叔却不愿意让我回来冒险了。”于是,吴惠民悄悄改了名,把原先的吴东彪改为现在的吴惠民,悄悄回国投身抗战。

  另一位闽籍华侨陈介文居住在马来西亚,为了参加物资运输,他舍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当时,两岁的女儿抱着我的大腿不肯放开。”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离别竟成了与妻的永别。45年后,陈介文与家人终于在香港团聚时,当年两岁的女儿已变成了奶奶。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姐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祖国更是我不能背弃的!”闽籍华侨女志士白雪娇瞒着父母回国参战时,只写了一封离别信,“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候。这时候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是不辜负父母养育之恩。”

  虽然南侨机工主要负责物资运送,但路险、雨季、瘴疟、空袭不时而来,让他们随时有着殒命的危险。“3200多位机工中,有1000多位南洋华侨子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说起这段抗战史,省侨联主席王亚君眼眶红了,“可以说,整条滇缅公路的运输是依靠这些南侨机工维持下来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样的牺牲。”

  如今,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已收录在纪录片《南侨机工》中。看过后,60多岁的澳门老人蔡杭边落泪边说:“重温这一段华侨抗战的历史,警醒每一位中华儿女,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年轻人千万不要忘记历史。”

  舍家筹资

  卫家国

  采访时间:8月10日

  采访地点:香港

  这一天,香港会展中心内,迎来不少前来看展的市民,讲述华侨抗日故事的《历史不能忘记,嘉庚精神永存》图片展在此展出。徜徉于此,你不仅能近距离感受那段举国抗日的岁月,更能触摸到闽籍华侨援助祖国抗战的动人故事。

  1938年10月10日,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公推爱国侨领陈嘉庚为主席。从此,南洋800万侨胞团结在南侨总会旗帜下,以财力、物力、人力和抵制日货、舆论宣传等方式援助祖国抗战。

  “即便无法到现场抗战,我们也要千方百计来支援祖国抗战。”闽籍华侨李清泉以身作则,独捐一架战机,同时认购了大量巨额救国公债。在1940年弥留之际,李清泉嘱咐将10万美元赠送给祖国作为抚养难童之用。

  印尼的闽籍医师李庭槐,听说抗日前线需要药品,就立即捐出祖传的片仔癀配方,送交国内相关部门,成为替将士止疼去毒的特效药。

  在缅甸的闽籍华侨甚至将安溪会馆、惠安会馆、南安会馆等全部变卖,以筹集更多的钱款,支持祖国抗战。

  ……

  据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华侨共捐资给当时的国民政府法币13.2亿多元,其中,闽籍华侨捐款近35%。这还不包括直接捐给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义款,也不包括捐助的飞机、坦克、卡车、药品、医疗器械等。

  为了观看图片展,香港大学生陈晋逸与同学早早来到会展中心。他说:“身为当代年轻人,应当主动去了解历史,因为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不重蹈覆辙。”

  采访手记>>>

  历史不能忘记

  当年,在祖国灾难深重的时候,3000多名南侨机工接受召唤,毅然回国参加抗战。他们中有的抛家弃子,有的改名换姓,有的瞒着父母,这一举动算得上是华侨史上轰轰烈烈的一大壮举。尽管时过境迁,但南侨机工的事迹不能被遗忘。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闽籍华侨更是不遗余力。据统计,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闽籍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上千辆。单单菲律宾华侨就购买了15架飞机,组成菲律宾华侨飞虎队回国抗战。

  “纪念抗战胜利,不能忘记我们的海外乡亲!”省侨联主席王亚君指出,我们之所以要牢记海外华侨抗战的伟大历史与伟大贡献,就是要从中汲取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砥砺前行。

  -抗日英雄谱

  王汉杰:率队作战260多次

  “回顾父亲的一生,我看见了海外乡亲抗战卫国的艰辛与赤子情怀!”谈起父亲英勇抗战的事迹,福建华侨抗日英雄王汉杰的女儿王青青满怀感慨地说。

  1939年,祖籍石狮,年仅21岁的菲律宾华侨王汉杰参加了“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多方筹措路费,辗转香港、河内、桂林等多地,终于参加了新四军,并被任命为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父亲曾当场击毙日军驻吕宋军区参谋长。”王青青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她的父亲参与创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先后出任支队长、总队长,率部队出生入死,屡击日军,频传胜绩。

  1942年5月,王汉杰在菲律宾中吕宋的曼地利村组织一支由华侨组成的,以祖国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的武装队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王汉杰与战友们一道,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率队作战了260多次,歼灭敌人2000多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王汉杰回到福建工作。2008年9月30日,王汉杰在福州病逝。

  王青青说,作为抗日英雄的后人,要继承先辈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李向娟)

【编辑:郑丽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