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学者:“纸生仔”对美国华人历史影响深远

2017年03月23日 10: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23日电 1882年,美国国会首次通过《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华人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美国的大规模移民结束。众多中国人通过购买文件,即“纸生仔”进入美国。徐元音(Madeline Hsu)将其称之为“华人为规避《排华法案》所发明的最复杂的移民机制”。“纸生仔”为中国人进入美国提供了可行之道,但同时又对华人及华人社区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南京大学主要从事美国华裔文学及华侨华人研究的学者王小涛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历史事实和伍慧明《望岩》对“纸生仔”的形象塑造,分析“纸生仔”对美国华人的个人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对整个华人社区的影响,以期有助于加深学界认识“纸生仔”这一特殊群体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时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及其身份认同困境。

  王小涛在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后发现,大规模的中国人移民美国起始于19世纪中叶美国的淘金热,淘金热之后,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及加州农业开发又吸收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劳工。随着华人社区在美国西部城市的壮大和繁荣,白人对华人的敌视情绪也与日俱增,美国主流社会一改过去将华人视为“有价值的移民”的态度,开始将华人视为“黄祸”。美国各地,尤其是在华人集中的加州地区掀起了排华浪潮,各地针对华人的暴力袭击和冲突事件多有发生。当时的清政府无力保护在美华人的利益,也无力对美国对外政策施加影响,排华浪潮最终以立法形式被确立。从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到1943年《排华法案》被废除,直至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案》彻底终结美国对华的歧视性移民限制,在长达83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移民美国受到了诸多限制。

  “纸生仔”是当时美国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排华法案》使得中国劳工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进入美国,与花重金投资商业和从墨西哥等国偷渡相比,通过购买假的身份证明进入美国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据历史资料,“纸生仔”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一些中国移民开始用假文件帮助并非自己子女的华人入境。其后,1898年“黄金德案”的判决为在美华人取得身份并带家人赴美提供了法律支持,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则为更多华人利用“纸生仔”进入美国提供了契机。

  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中,旧金山的官方档案馆被摧毁,当地的出生证明资料也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很多当时居住在旧金山但未能取得美国身份的中国人借此机会,纷纷前往市政部门声称自己在美国出生。按照当时法律,任何当事人,只要有两位证人作证(中国人作证也被接受)其出生在旧金山,都会被重新签发出生证明并得到美国身份。当地政府无法证明这些中国人并非在美国出生,很多中国人因此得到了美国身份。这些中国人得到美国身份之后,他们又为自己在中国出生的子女申请美国公民身份。大部分华人在返回中国探亲时,一般会停留1~3年不等,在返回美国时,他们会向美国移民当局申报他们在中国有孩子出生,并为其申请美国国籍。在回国期间,即便他们并没有孩子出生,他们依然会申报,因为这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购买人的年龄,一份“纸生仔”文件的价格可以卖到几百美元甚至数千美元。美国移民局所签发的身份证明可以用于自己的亲属,也可以将这个名额卖给那些希望进入美国的华人。

  王小涛在调查后发现,“纸生仔”进入美国后,一般来说没有可以依靠的亲属为其提供帮助,生活的艰辛在所难免。“纸生仔”所带来的伤痛不仅仅是对于“纸生仔”本身,这种伤痛同样影响了“纸生仔”的家庭成员和华人社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伤痛是代际传递的。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Fae Myenne Ng)在其著作《望岩》(Steer Toward Rock)中生动重现了“纸生仔”在美国的人生历程以及这一经历对华人个人和华人社区造成的心理、文化与历史创伤。

  1956-1965年美国政府实施的针对华人的“坦白计划”标志着《排华法案》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 “坦白计划”的初衷在于鼓励所有通过非法手段进入美国的移民获得合法身份,同时也可以通过此计划彻底斩断华人通过“纸生仔”非法涌入美国的途径。根据“坦白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当一个人去坦白时,他被要求供出他的所有家庭成员,包括他的契纸家庭和血缘家庭。即使一个人自己不去坦白,他也有可能被他的亲属或邻居供出。很多人面临两种境况,要么是因为自己供出他人而自责,要么是因为自己被他人供出而怨恨。“坦白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给移民带来他们想要的生活,众多华人的生活也因此被打乱。

  “纸生仔”给当事人带来的伤痛是长久的,很多“纸生仔”甚至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的后代他们自己的个人历史,给后代留下了诸多困惑。为了避免被揭发,很多华人选择了远离政治生活,更有部分移民为了彻底摆脱“纸生仔”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和伤痛,甚至彻底放弃了有关中国的一切文化遗产,他们有意识地完全模仿美国式的生活,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有意疏离。

  王小涛认为“纸生仔”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对美国华人历史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给众多通过“纸生仔”进入美国的个人及他们的家庭、整个华人社区造成了长久影响;另一方面,“纸生仔”的影响是代际传递的,它影响了整个华人社区的社会关系、华人与中国语言、文化等的关系。

  在排华时代,众多华人夫妇不得不分居大洋两岸,由此而生的唐人街“单身汉社会”助长了华人赌博等恶习,反过来又加深了主流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和误解。王小涛认为伍慧明在《望岩》中描绘的“纸生仔”杰克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荒谬,在残酷的生活面前他毫无招架之力,连唯一给予他希望的“坦白计划”也没能带来他想要的爱情和自由。伍慧明借助对杰克的书写,批评了美国在排华时代针对华人的歧视性移民政策和“坦白计划”对华人所造成的创伤。

  但同时王小涛也发现,在批评之外,伍慧明通过《望岩》一方面书写了美国移民历史上黑暗的一页,铭记了排华时代华人的痛苦经历;但另一方面又在提醒着华人应该放下过去的历史包袱,以和解精神面向未来。(王小涛,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内容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编辑:赵墨】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