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精粹:国侨办赴基层调研 中国迎最热海归潮


中国侨网3月27日电 春天不是读书天,自然美景将会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人们的相机胶卷。既要出门旅游也要心知天下事,来关注本周一周侨界精粹。本周,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庄荣文先后赴基层省市调研,深入华侨农场、考察侨资企业。此外,继汕头成立“华侨试验区”后,广东江门也努力再次申报“国家级华侨实验区”。海归方面,利好消息频出,中国迎来史上最热海归“回归潮”,海归比例占75%,中国更将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欲揽高精尖外国人才。
3月23日,国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一行来到合肥调研并与安徽省各级侨务与涉侨部门、相关院校及侨界代表30余人座谈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何亚非发言表示,广大侨胞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独特力量和宝贵资源,今后将努力建设一体化、长效化的维护侨胞权益体系,把涉侨信访、涉侨经济纠纷等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建设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侨务工作进社区、园区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不断完善侨务引智引资工作体系;深入落实海外惠侨工程,推动和谐侨社建设。
3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率调研组赴浙江宁波调研侨务工作,就如何做好新时期侨务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何亚非表示,宁波是重要的侨乡,海外“宁波帮”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强调,各级侨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注重开拓创新,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和为广大侨胞服务,推动侨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3月16日至20日,国侨办副主任庄荣文率经科司、政法司、国内司有关人员一行7人来闽调研。调研组围绕侨务工作如何服务福建发展和对新五年(2016—2020)《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制定的意见,先后赴厦门、漳州、泉州、福州四地调研,与省、市、县“五侨”负责人、有关专家交流座谈,并深入华侨农场、侨资企业考察。
今年江门两会上,两位代表重提申报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广东汕头2014年底成功获批国家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日前,汕头市政府又与广东省文化厅签订合作协议,提出把华侨试验区建成面向世界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研究展示中心、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江门曾于2011年提出申报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没有下文。
教育部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高达45.98万人,比2013年涨了11%多。近年来,留学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海归人数也持续增长,达到了36.48万。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超过70%的在外留学人员表示学成以后要回国。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中国政府日前公布了有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专家表示,该制度有利于引进外国专业人才。其中,涉及中国将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的内容受到外界关注。
措施包括规范和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这份意见还指出,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方面,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还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李光耀病逝,98岁的欧阳焕燕得知后,心痛地说:“希望他们(李光耀的子女)看开,保重身体。”
欧阳焕燕,是顺德自梳女中职业生涯最辉煌的一个,人们尊称她为“燕姑太”。18岁时,她自梳下南洋到新加坡当地富裕人家做妈姐(女佣)。初在陈嘉庚家里干了9年。后来日军侵略新加坡,陈家去了重庆,她则因偶然被李光耀的妈妈请到家里做工,一干就是40年。欧阳焕燕说,李家小姐李玮玲是自己一手带大的。
近日,青岛入榜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十强城市”,排名第5名,这是第四次获此殊荣。该评选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
数据显示,2014年,青岛引进外国专家2668人,在青岛工作的外国专家达到1.2万人。外籍人才青睐青岛,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投资环境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