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2021年03月06日 1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再过百年,厦门大学还能保持这样美么?”今年4月,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全球许多沿海城市、海岛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蕴含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有巨大调节作用。“中国应大力发展海洋碳汇,抢占国际制高点。”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趋势,《巴黎协定》明确规定了全球增温控制目标,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是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向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发出了动员令和集结号。”张荣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既要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要增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必须大力研发“负排放”各种途径。

  海洋碳汇(又称“蓝碳”)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张荣指出,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负排放”潜力巨大。

  “海洋碳汇属于低敏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趋势愈发明显。”张荣指出,“海丝”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主要位于海洋碳汇生态系统中集中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亚热带、热带区域,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环境问题的困扰。

  在他看来,将海洋碳汇研发应用拓展到这些国家,发挥中国在海洋碳汇开发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在帮助对方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夯实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互信基础。

  当前,将海洋碳汇纳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工作刚刚起步,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对中国寄予更多期望。张荣强调,“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服务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方案;发展海洋碳汇,深度参与国际治理。

  张荣建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双管齐下”推动海洋碳汇发展。对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围绕海洋碳汇基础研究、监测评价、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球提供海洋碳汇“中国智慧”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对外,积极参与、主动引领,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话语权、增进全球治理能力等方面,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完)

【责任编辑:徐文欣】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