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世界遗产”地广东开平市自力村的 “逸农庐碉楼的传人家族历史展览”对外展示,此次“碉楼传人”图片展览,是逸农庐楼主方文田先生的后人方秀儒在国外搜集家族大量的历史珍贵物品和资料,首次在碉楼内举办的以碉楼传人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为主题的家族展览,宣传华侨文化。
无独有偶,在开平市赤坎镇,退休老人德叔利用自己祖辈的华侨祖屋改造成碉楼家庭旅馆,向游人宣传碉楼文化和华侨文化;留学海外的教授回归江门后,耗2年时间居住在德叔的碉楼家庭旅馆,描绘1800多座碉楼。无论碉楼后人、退休老人还是海归派画家,他们都对碉楼情有独钟,都对碉楼和华侨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并不遗余力地向世人推介华侨文化。
“逸农庐的传人家族历史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一楼放映家族后代的录像和家谱展示等;二楼展示方文田先生的家庭照片及其治家格言;三楼展示方文田先生儿孙辈的生活情况及物件;四楼展示方文田先生的曾孙辈和玄孙辈的生活情况及作品。
碉楼后人搜集家族物品回国展示
记者在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里看到,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具中西风格结合的“逸农庐”是自力村的标志性建筑物,为旅居加拿大的华侨方文田于1930年所建,其后人现居住在加拿大、香港和广州等地。
记者看到,这些日常用品都是早年华侨使用过的,如今已经十分稀有。如:墙帽架、挂帽架、礼品盒、儿笼床、茶箩、铜脸盘、金山箱、水烟斗、BB床(椅)、茶箩等,约有800多件历史物品。在众多的物品中,酒坛、缸埕等瓷器日常用品也不少,最具有特色的是一顶华侨帽子,“这帽子用牛皮造,当年返乡的华侨戴着牛皮礼帽,再手拿一根拐杖似的士力架(口语),派头十足,是华侨的标志。”逸农庐管理员方秀礼告诉记者。
方秀礼是“逸农庐”的主人方文田的嫡孙,与方秀儒是堂兄弟。此次“碉楼传人”图片展览,是首次在碉楼内举办以碉楼后人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为主题的家族展览,早在展览提议之初,旅居加拿大的堂兄方秀儒就开始发动整个家族成员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历时两个世纪的照片、衣物、证书、奖章、撰写出版的书籍等等,并携妻带女回到家乡,特意商讨展览一事,将一批珍贵物品和资料捐赠给开平市,经过重新摆设,在逸农庐内展示。
“我小时候居住在碉楼内,对碉楼内的陈设十分熟悉,整个展览的每件物品都保持原位、原风貌,一切是原汁原味的摆设。”方秀礼表示,他虽然在另地建造了新洋房,但对这里的一切感情至深,逸农庐自今年5月1日首次开放以来,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大批照片、录像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到碉楼后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努力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生活状况。
没钱赚都要继续开下去。一方面有70年历史的老屋,需要有人居住才可以保存得更加长久;另一方面,作为地道的开平人,希望向游客宣传碉楼文化和华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