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郑和“再登”印尼三宝垄 海上丝绸之路焕新颜

2014年07月26日 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印尼三宝垄7月26日电 题:郑和“再登”三宝垄 海上丝绸之路焕新颜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张茜翼

  26日,农历六月三十日,中国航海家郑和“再登”印尼三宝垄。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团躬逢其盛。

  此处因郑和而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首下西洋,于明代永乐四年六月三十日首次登陆爪哇。当地民众感怀于“三宝太监”带来的和平友好,将郑和船队登陆地点命名“三宝垄”,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前后举办盛典。

  今年已是郑和下西洋609周年。清晨6时许,“三宝公”圣像从大觉寺“出发”,一路浩荡巡游。按照习俗,“他”被护送至郑和昔日所建庙宇三宝洞(SanPooKong)。73岁的林水瑞在队伍中卖力地吹奏唢呐,细听可知是中国古曲《将军令》的变奏。

  此时三宝洞大殿青烟袅袅、红烛通明,知名华商林文俊静候其间。连续三十年,他都会在这一天赶来祭拜,“这是我的信仰”。他亲证了三宝洞的发展历程,如今这里已是世上最大的纪念郑和的庙宇。

  “三宝大人环游世界,沿途帮助了许多人,这是后世仍有这么多人建庙祭拜的原因”。三宝洞基金会主席张朝龙说。在他身后,整面墙为郑和事迹的浮雕,故事梗概由中、英、印尼三种语言写成,叙述了郑和船队与爪哇的情谊。

  据记载,郑和在600多年前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为印尼带来了瓷器、茶叶、丝绸等丰饶物品和先进的农工技术,帮助当地平定海盗祸患,部分随行人员在此落地生根。

  “受命皇朝临海国,留踪石洞庇人家”。正如这幅三宝洞前的对联所书,当地民众笃信郑和庇佑这方水土,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三宝公”圣像的灵验传说。

  为传颂郑和故事,祖籍福建的柯东海耗费五年心血,自制音乐剧《郑和下西洋》。身着明朝服饰的“郑和”携30余名演员操着印尼话再现往事,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当年,郑和与爪哇国王合力平定南洋水域,使各国得以互通有无、经济繁荣”,柯东海说。谈到现今的中国与印尼同样是和平友好、经贸频繁,他兴奋地连声道好。

  专程从巴厘岛赶来的印尼摄影师Jiandra更有特殊体会。他熟稔郑和的故事,1965年时又与为庆祝亚非会议十周年来访印尼的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合影。

  “无论是郑和还是周恩来总理,他们都是为友好而来”,Jiandra说,“华人从未侵略其他地区,都是为世界和平而来!”

  据统计,在郑和开辟两地通商渠道之后,200余名中国商人远渡重洋。而在今天,印尼华人突破2000万,已成为世界上华人人数最多的国家。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总统苏希洛共同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印尼华人,他们在其中寻找契机,林文俊就规划着将东南亚地区与“三宝”有关的纪念场所串联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本次采访团的始发点是福建福州,郑和船队首下西洋时正是从那里扬帆起航。(完)

【编辑:范超】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