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广州欲为乞巧文化节申遗 舆论热闹但机会渺茫(图)

2014年08月07日 15:5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黄埔横沙社区朱氏、罗氏祠堂乞巧作品展。(羊城晚报/朱文海
黄埔横沙社区朱氏、罗氏祠堂乞巧作品展。(羊城晚报/朱文海 摄)

  广州要实现“世遗”零的突破了吗?近日,第十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在一片“申遗”热议中落下帷幕。6日,羊城晚报记者特意向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打探广州乞巧文化节如何实现申请“世遗”,然而,却遭遇“兜头冷水”:目前国内申请“世遗”的项目已竞争激烈,乞巧文化节成功几率很低。

  专家:过度关注级别是误解

  据了解,“天河乞巧习俗”已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珠村巧姐制作的乞巧微型工艺品累计已达到数万件,吸引了共2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同时得到了兄弟省、市以及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响应。为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早前向媒体透露,广州乞巧文化将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天河区也正在准备申报工作。巧姐们步向世界“非遗”之路一下子光明起来。

  然而,火热的舆论在专家学者看来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徐艺乙向记者解释:“很多人以为,非遗从市级、省级、国家级到联合国就是世界级,就是升级,但其实这只是保护的级别不同而已,联合国评委关注的不是这个遗产是否更优秀,而是遗产的濒危状况,是不是值得我们更好地保护,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遗产保护的问题,而不是名衔等级的提升。”

  乌丙安6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解释,乞巧节全国各地都有同类的节日民俗活动,要申报的话还必须联合全国其他地区一起申报。“现在天河区只是刚打起了这个申遗的口号,日后的路还很遥远。”

  非遗司:广州申遗成功几率低

  专家的专业解释还不足以减退地方民众对申请“世遗”的狂热?6日,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向羊城晚报记者直截了当地表示:广州乞巧节文化申遗成功的几率比较低,因为目前申遗的竞争十分激烈。

  据介绍,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的新规定显示,每个国家每年只能报1个项目。目前,中国每年能评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额只有1个,但国内有超过10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种地方动因之下,它们都被赋予了一个“世遗梦”。

  记者了解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在全国范围内名堂响当当的非遗项目至今都还在这条追梦路上坎坷前行,屡败屡战:太极拳连续7年申遗至今仍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太极拳各门派发源地缺乏有效沟通和整合,难以国家之名申报世遗;少林功夫最终因为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商业味太浓,危及到佛教文化的精粹,没能获得世界非遗评委的青睐;中餐八大菜系在2011年申请“世遗”,却因为前期准备不够细致,连预备名单都没能进入,尚未迈出国门就被打住了步子……

  与此同时,记者更获悉,与广州乞巧文化属于同一类型的还有甘肃的西和乞巧节,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节已经比广州乞巧节先走一步,进入了文化部世遗预备名单。文化部非遗司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个项目在排队申报,预计未来几年都消化不完,因此我们现在暂时还不一定会接纳新的项目进入预备名单。”

  过来人说经验

  粤剧成功,功在“抱团”

  中山大学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谢少聪对记者表示,粤剧能在2009年申请“世遗”成功,关键有两个,一是粤港澳的合作,二是粤剧本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较大。后来广东跟香港澳门联合起来以粤港澳的名义向联合国申请,在互助中,广东才逐渐弄明白了很多申请规则。

  他认为,广州珠村乞巧要申遗也要走联合的路子。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乞巧传统民俗都各有特色,差异很大。乞巧文化要申遗,也许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同时也能各地区互相帮助。同时,广州珠村如果以乞巧传统中一个精细的民间工艺或传统习俗的名义申遗,可能会更切合实际。(何裕华 胡文琦)

【编辑:刘郁菁】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