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小伙盖蒂柳斯:酷爱中国茶艺想来中国留学
盖蒂柳斯是维尔纽斯大学东方研究中心汉学系的大三学生,住在离维尔纽斯老城约3公里的地方。记者如约来到他家时,注意到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却有不少中国茶具、书画和各种小物件,给人安静而清雅的感觉。
记者第一次见到盖蒂柳斯,是在2013年冬天维尔纽斯的一家茶馆里。冬天的维尔纽斯寒冷刺骨,茶馆里却安静温暖。盖蒂柳斯不紧不慢地为客人泡茶,始终带着东欧人内敛的微笑,笑容里还有几分东方人的含蓄。
他的父亲里奥纳斯说,儿子与中国茶的缘分始于2003年。
2003年的盖蒂柳斯10岁,与父母第一次到中国旅游。里奥纳斯说,在中国的一个月里,他们去了很多省市,由于更喜欢与当地人深度交流,所以尽量搭顺风车,尽量住在当地人的家里。
在北京的雅宝路,里奥纳斯买了一些乌龙茶。他说那些茶味道好极了,在立陶宛是买不到的。在四川,里奥纳斯带着盖蒂柳斯看了当地的茶艺表演,有序的过程和讲究的工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盖蒂柳斯说,第一次到中国就尝到了非常好喝的茶,看到了引人入胜的茶艺表演,味觉和视觉的享受让他一下子产生了对中国茶的浓厚兴趣。
在四川的一家茶叶商店,店主给了他们一张纸。由于不懂汉语,他们以为纸上写的是一种茶的名字,逢人便问哪里可以买到,问了很多人以后才知道那是一家公司的名字,而不是他们期待的茶。
从2003年至今,盖蒂柳斯没能去过中国,而他的父亲里奥纳斯却又去了五次之多,每次都停留一个月。里奥纳斯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东方文化,其中最喜欢中国文化,自己甚至学了一些中文,而他的儿子盖蒂柳斯则更进一步,正在专业学习汉学。读大三的他已经开始学习古汉语了,平时练习将《韩非子》翻译成立陶宛语。
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汉学专业时,盖蒂柳斯说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茶是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三个原因。从2003年至今,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他生活中一直都有中国文化的元素,尤其是中国茶。
盖蒂柳斯告诉记者,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边读书,一边泡茶、品茶。他说,大约两个小时的过程会让他的内心安静下来,“脑海里连一丝风都没有”,那种感觉就像从天上回到地上,很踏实沉稳。之后,即便上学的公交车上拥挤不堪,他也会保持平和的心境。
除了在自己家泡茶,自2012年夏天开始,盖蒂柳斯在维尔纽斯的一家茶馆里帮忙。最开始是在店里打杂,后来因为客人多,忙不过来,他逐渐学习泡茶。他的老师说,泡茶的时候,至少要保证51%的注意力在茶上。盖蒂柳斯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后来泡茶一直遵守的规矩。
他说,泡茶的过程并不复杂,难以做到的是达到并保持那种心境。茶让他认识了很多人,更让他体会到了内心的安宁平静。
说到未来,盖蒂柳斯说他打算2016年到中国留学,而且说要去南方省份,因为那里的茶更多一些。相信盖蒂柳斯会续写他与中国茶和中国文化的缘分,也会像他的中文名字“小明”一样为更多中国人熟知。(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