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北京国际音乐节奏响中国概念 致力传承传统音乐

2014年10月22日 14: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面孔、中国民乐、中国作品、中国人独立制作外国歌剧、外国人作品中使用中国乐器、外国人演奏中国代表作、外国人专门为中国创作交响曲……一步一个脚印,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已臻于成熟。

  虽然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引进国际古典音乐名团名家闻名,但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从未忘记。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承担着一项很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向西方主流社会传递中国文化,而这个主流文化的平台很大一部分是靠音乐。我们要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用别人听得明白的音乐告诉他们,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看自己的。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有最宽松的环境,可以昂首挺胸地面对世界。”在第1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除了纪念理查·施特劳斯的主题外,更邀请了云南八个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演出“漫步茶马古道——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会”,还邀请了著名歌唱家黄英和沈洋举办“时光·传承——黄自作品专场音乐会”。

  继承中华文化传统是音乐节重要内容

  继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建后就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北青报记者最近通过资料统计发现,在前16届音乐节中,每年都有中国民族音乐或传统音乐的展示,更有众多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音乐而创作的作品。

  1998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主办方把琵琶、古筝、二胡等中国民乐带到恭王府,一场充分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品音乐会在充满古韵的恭王府花园奏响;第二届音乐节,来自雪域高原的拉萨市民族艺术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藏族传统民族音乐会,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携“胡弓传奇音乐小组”、四位青年女民乐演奏家组成的“卿梅静月”组合也亮相北京音乐厅;第三届音乐节,二胡演奏家宋飞领衔民族管乐,琵琶、二胡奏出民族风;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由昆明洞经礼乐团带来的“金碧辉煌——洞经礼乐演奏会”在保利剧院上演……

  在历届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国的戏曲也有所展示。第七届音乐节推出了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经过内地、台湾、香港众多昆曲艺术家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第八届音乐节,管弦乐版京剧《杨门女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唱;第九届音乐节,由田沁鑫执导的新版昆曲《桃花扇》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第十一届音乐节,由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现代音乐戏剧“巾帼英雄三部曲”——《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于首都剧场上演……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过往的16届中,不仅传统的民族音乐得到展现,同时委约当代作曲家创作融中华文化元素于现代音乐中的作品。由音乐节、美国波士顿歌剧院等联合委约的、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就将中华文化融入西方现代音乐中,这部作品获得了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该剧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运用了一些中国戏曲音乐,但包装很现代,是一部中西音乐文化合璧的成功之作。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郭文景创作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和《李白》,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以及李六一重新制作金湘的歌剧《原野》,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正式提出了“中国概念”的口号,那届音乐节力推了七位当代有成就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在业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重视传统的传承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