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大马华人校长读夜校学中医 68岁考获中医学士学位

2014年10月28日 15:3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68岁高龄毕业于中国福建中医药大学,李松昌比讲师院长还年长。(马来西亚《光明日报》)
    68岁高龄毕业于中国福建中医药大学,李松昌比讲师院长还年长。(马来西亚《光明日报》)

  中国侨网10月28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15年前,马来西亚华人李松昌还是执教鞭的小学校长,也曾荣获槟州卓越教师荣誉,15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中医大学毕业,替人把脉看病的中医师。

  退而不休的他,事实上从杏坛退下前的两年已积极在钻研中医,利用了5年上夜校完成中医课程,更在68岁那年考获中国福建中医药大学学士文凭,成为该届最年长的毕业生。

  今年70高龄的他,气色红润,记忆清晰,走起路来步履比年轻人还要轻快,现在的他是槟城德教会施医赠药部的义诊中医师,也是北马中医药学院的院长,带着他的学生一起义诊,临床实习,从原本对中医草药一无所知的小学校长,到今天了如指掌的中医学院院长,他可是用了17年时间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50岁以后才开始学中医,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他却做到了。

  早上当校长 晚上做学院生

  李松昌在教育界为人师表数十年,到临退休前两年才学中医,纯属偶然机缘。

  “因为我以前三天两头不是头痛就会喉咙痛,常常服用止痛药或抗生素,一位当时在学中医的老师见状就劝我别吃太多抗生素,并介绍我服用中药,而中药确是改善了我常期头痛喉咙痛的问题,自此就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也跟着同事一起报读槟榔屿中医学院夜课。”

  那时候,李松昌还是汉民小学的校长,对中医学毫无概念,中医学上所谓的“阴阳虚实”对他而言也深不可测,但凭着兴趣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学习,他终究是克服万难,学有所成。

  马来西亚的中医学院都是夜校,学生都是利用业余的晚间时间上课。他这位小学校长早上就到学校当校长,晚上就去学院做学生,每周三天晚上风雨无阻的骑着摩托车去上课,那年是1997年,他已经53岁,距离55岁退休还有两年。

  “我当年在中医学院上课的学费很便宜,不过35令吉,每周三晚要去上课,因为是夜校课程,总共需要5年时间去完成中医学课程。”

  因为没有中医基础,学中医对李松昌而言充满挑战,那期间他为了加强对中医学的知识和对中药材的认识,还常跑到浮罗池滑一家中药店去串门子,聊天偷师之余,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也会趁机向该药店的老医师请教。

  退休后开中药店

  “当初学中医原本就只是想在有病的时候可以替自己治疗开处药方,不想再服西药,从没想过要成为中医师,也没料到会成为我退休后的另一个新任务!”

  1999年,李松昌正式从杏坛荣休,有了更多时间投入研究中医学的课程,中医越是不简单,益发让他更潜心钻入中医领域去修研。

  退休后,李松昌曾经一度和友人合作开了一家中药店,进一步把中医学理论实践在生活上,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中药材。

  “只是我毕竟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后来退了股,但仍有在中药店里帮忙,从而对中药有更实际的经验。”

  病从浅中医 越早治疗越好

  当了多年中医师及中医讲师,李松昌如今的生活非常充实。每周一、三和四晚上会在槟榔屿中医学院教课,每逢二、四、六早上则在槟城德教会紫云阁施医赠药部义诊。与此同时,他还是北海的“北马中医药学院”院长兼讲师。

  在德教会施医赠药部担任义诊中医师,李松昌也带领着他的学生组成一个义诊团队,让学生们有临床实习的机会。他说,从多年来的义诊经验所得,不难发现到来求诊的病人中,尤以颈椎病、腰椎病、膝盖病及胃部毛病的人最多。

  “这些都是文明病,职业病啊!”他说。

  李松昌还说,其实中医可以解决很多病症,只是很多人一旦病了都会先找西医治疗,若治不愈才转而求中医。

  “所谓病从浅中医,越早治疗越好,由于很多人病了都是辗转一轮后才来寻求中医治疗,这么一来就已经拖延了时间和病情,所以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治疗,有些病人觉得中药无法让病情马上见效,就认为中医无法帮助到他们。”他苦笑说,不少人会当中医是神医来求救,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还要求要即刻见到成效。

  退休后除了投入中医义诊行列,他也很喜欢到处去旅行,而且还是自助行,这些年来他和太太走过千山万水,走了丝绸之路,去过东北哈尔滨看雪花,也曾策马内蒙古草原,还有洛阳、山东、广西等地,这些都是由他和一班好友自行策划的路线。(黄碧丝)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