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旅美华人画家韩仪:不识字却能“仿”八大山人画

2014年10月29日 14:2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不是八大》
《不是八大》
中国侨网《不是八大》
《不是八大》

  韩仪,出生于1980年,自幼有学习障碍。读特殊学校至21岁。学习方面的障碍使得她一直调皮好动,然而绘画方面的专注使她的作品入选2013成都双年展,受邀到法国巴黎参加展览,近期又将到纽约当代美术馆作展。

  作为父亲——“五月画会”成员、60年代活跃于美国的当代艺术家,1939年出生的韩湘宁,从“仿”八大山人画集开始引导女儿在绘画方面发挥自我、顺应心想。不止简单的身体力行,还给予女儿不时的鼓励与包容,从递给韩仪“八大山人画集”那一刻起,他已成为韩仪的“书童”。

  10月18日到11月14日,韩湘宁、韩仪“如父如女”画展在广州扉艺廊展出,19日,韩湘宁一场“父亲的话”讲座在广州太古汇3楼举行。本次讲座由批评家管郁达主持,现场气氛严肃而热烈。韩湘宁与管郁达二人就艺术创作与儿童教育问题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谈话,向观众全方位地展示了其女儿韩仪作为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创作历程。

  每当谈到特殊儿童的女儿韩仪,韩湘宁的言语中总是充满自豪。这个已经成为知名画家的女孩子虽自幼有学习障碍,但从小喜涂鸦写字,旅居美国时开始抄写英文儿童读物且一坐数小时;后至云南大理,由于不识中文也不耐学习文字意义而自创出文字型的涂鸦,逐渐走向不自觉的艺术生涯。后在父亲韩湘宁的引导协助下,描绘八大山人书法,因不识中文形成绘画式的个人风格,演变成代表作《不是东西》,拥有个人独特的线条特征,被批评家管郁达誉为“不须返璞就可归真”的个人风格。管郁达笑称:“韩仪不识字,在我们看来不就是个文盲嘛?谁知道她写出来的字不是字,是画,那种笔法的老辣,好多人夸她,真不是普通的涂鸦。我跟老韩说,那真是‘文盲写字文人赞’了。”

  “她不是我教出来的”

  讲座上,韩湘宁坦言,这次来到广州,自己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是怎样教育您的女儿成为一名画家的?”说这话时,他的表情无奈之余带着严肃:“韩仪不是我教出来的,我从来没有教导她任何绘画技法,我也从未有刻意将女儿教育成一个艺术家的想法。韩仪自己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是一名画家,她的个性非常单纯而直接。而我对她唯一的期望,只是希望她在生活上不浮躁,简单自立地生活。”说到这里,韩湘宁再次强调自己从没有教导女儿任何绘画技法,“说是天分可能夸张了,说是本质可能更恰当些,韩仪作画纯属自然流露,在这一点上,不教就是教。我不会强调‘墨分五色’等等技巧。我给她看八大山人,她喜欢用铅笔,我就不按传统的做法强求她使用毛笔——我只作书童。”

  管郁达则称自己与韩湘宁、韩仪父女俩是“忘年交”,因此很了解韩仪的成长与韩湘宁的独特教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韩仪先天不足,这是她的遗憾;但她也很幸运,因为有这样的父亲。韩湘宁作为父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帮助韩仪挖掘内心的火花而不多作干涉。老韩保存了民国时期那种待人接物的温婉风范,他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式的,是中国传统的‘熏染’之法。”

  “她是一名严肃的艺术家”

  谈及韩仪的艺术创作,韩湘宁的脸上浮现出又谦逊又自豪的神色:“在我看来,艺术定义有三个要素:时代性、持久性、个人面目。韩仪的作品已经达到了这三个标准,因此我没有客气地说这只是小孩子的涂鸦,而是作为严肃的艺术家作品在大理作了室内展览。这个展览也引起了法国巴黎画廊的注意,以及社会各界,如管郁达先生的注意。她是一名严肃的艺术家。”

  回忆起韩仪的绘画历程,管郁达说起一件小事,颇为感慨:“有一个晚上,深夜,我在大理居住着,看到韩仪在临写中国字,但是她看不懂中文,于是她就自己编。我看了一下,她的排列组合非常有视觉概念,但用笔却非常自由,天马行空,很有自己的味道,笔法也很老辣,看得出非常成熟。我当时又惊又喜。我就想到,我们现在的学艺术的学生,美术基本功是扎实了,但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在不行。在艺术范畴内,就应该有一些不循规蹈矩的因素才好。怎样用艺术去支撑灵性而又不取代灵性,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颜英 黄馨仪)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