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用方块字讲海外华人故事 欧洲华文文学路漫漫

2014年11月20日 10:0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暨南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19日在广州开幕,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嘉宾与会。根据与会者名单,有来自欧洲9国的17名作家参加此次会期,其中法国5人。

  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在会上指出,华文文学为世界所关注,伴随着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步履,华文文学也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遇、交汇、交融而开出的文学奇葩。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也指出,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离不开广大海外侨胞特别是华侨华人文学家、艺术家的努力与奉献。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圳特区报》报道,海外华文文学的萌芽始自上世纪60年代台湾兴起的“留学生文艺”。走到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已经出现了被称作“新移民文学”的写作形式。这类作品写的多半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移居海外的华人故事。

  而华文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留学欧洲的中国人开始增多,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中国留学生及新移民在欧洲数国从求学到定居,人数急剧增加,法、德、英、荷、俄五国已有超过十万以上的华人定居。“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华文作家在异国他乡从事华文写作,他们中间涌现出了不少在世界华文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赴欧洲留学生人数以及华人移居者的增多,德国(德语区)以母语创作的华文作家人数和作品逐年增加,并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影响逐渐扩大。这些欧华作家的特征是:其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及文学修养普遍较高,且不少人皆能用双语进行创作和发表作品,这与北美、东南亚等国的华文文学创作具有显著的不同。但华文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无论从作家的人数上,还是作品的质与量上,法国和德国(含法语、德语区,如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在内)无疑已成为当今欧洲华文文学的两大重镇。

  1991年3月,当时已经成名的赵淑侠女士牵头创立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在那之前,“欧洲是华文文学的荒漠,”赵淑侠说,“我在一些华文报纸上看到了来自欧洲各国的投稿,便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才最终成立了这个协会。刚开始我们有60个会员,他们几乎全都不曾出版过书。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是成名作家了。”

  如今,包括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在内的100多个协会都是1992年在台北正式成立的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的分会,后者源于1981年成立的亚洲华文作家协会。目前,该协会拥有3000余名会员,被称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华文文学组织。

  不过,前进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旅德推理小说作家朱文辉曾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因为资讯传达的不便捷,异乡的心灵苦闷、旅游搜奇、海外生活情境等题材曾是华文原乡读者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海外华人作家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放眼全人类,回归心灵,拓展书写疆界。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