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海外华文作家议“乡愁”:乡愁是创作的源动力

2014年11月20日 14:5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有人说,海外华人无论身在哪儿,都会心系故乡,于是,作品中总会不自觉地透露出些许乡愁。19日下午,在广州凤凰城酒店碧桂园厅内,一场关于“乡愁”的专题讨论吸引了与会华文作家和媒体记者的关注。不少作家纷纷发言,有人认为“乡愁浓烈而美”,有人认为“乡愁正渐行渐远”。

  来自香港的作家黄东涛认为,乡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括对出生地的怀念。海外华人以各种形式回到出生地去,带着一种不忘本的意义。“我出生在印尼,我的父母出生在金门,回到金门看看是对父辈最大的缅怀,出生在海外,故乡本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因为籍贯,就会跨山越海去寻根,不忘祖先。”

  他说,乡愁还是一种民族认同,一种对整个中华民族身份的认知,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的承担。乡愁让弘扬民族文化成了海外作家的一种责任。

  来自新西兰的作家范士林故乡在苏州,印象中,故乡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深巷及望不见门窗的高墙,如今,印象中的家乡已不复存在。便利超市、麦当劳、高楼……一切在发生变化,他有了一种失落感。但他认为,海外华人不能局限于乡愁的诗意之中,而要考虑如何将中华文化传承并传播出去。

  在他看来,海外华人作家都有一个倾向:故国情怀。爱写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他认为,在海外生活应多写当地人的生活、当地华人各个阶层的生活,积极融入到所在国家的文化中去,“深入了解其文化,把他们的故事写进我们的作品。”

  来自法国的作家黄冠杰表示:乡愁可以具体到对一种美食的想念,但乡愁并不局限于此。海外华文作家的出发点,不应是受某种历史的原因或者谋生的愿望来写作。创作是一种生命的舞蹈,是一种灵魂的呐喊,是一种文化品格的自我坚持。知名作家莫言在北京写作,写的是高密,写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在他看来,乡愁是华文创作的源动力,是精神家园。华文文学要展现人文精神的厚度,知名的加拿大女作家张翎有一部很出名的作品《金山》 。假如她不是中国人,没有对历史的观照,就写不出这部作品,即使金山不是她的故乡,但由于精神的推动,她开始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去探索、去描绘。

  在他的眼中,一个人无论在异乡生活了多少年,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他想要脱离乡愁是不可能的,乡愁是融入血液的,融入血液的这股力量会推动你创作。

  来自纽约的作家王威说,乡愁正渐行渐远,诗歌里面的乡愁是一种美感,现实生活中,交通越来越便利,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区别也正在缩小,半个世纪前的乡愁文化正发生细微变化。以前的愁是因为远,现在让我们把愁和远扣在文学作品里吧。,

  如今文学变得越来越学术,不少人忘记了文学是关于人生命的描绘、关于情感以及情怀的描述,广州市作协副主席谢友顺在谈及自己的看法时表示,人们常说起文化交流,试图融会贯通,但文学具有不可交流性,很多文学作品往往是在封闭环境下写出来,不需要交流也能有作品,因为身上有文化的积淀。异国文化往往是我们的参照,给予启发。但文化的差异性才是文化的意义。人们之所以怀念,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与异国文化不一样,倘若两种文化相同,就不会有怀念。乡愁文化是精神的家园。客家人有二次葬文化,即将骨骸重新挖出安葬,这代表着背着祖先上路。人最怕文化无根,成为精神上的孤魂野鬼,人如果没有一种文化可以一生投注感情,没有很好地展示精神来路在哪里,是可悲的。作家们不用迷信远方写作以及上下五千年的写作,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有的人一生就写一个乡,一个村庄,也能写出好的作品。(颜语)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