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落地开花 推开魅力中国之窗(2)

2014年11月27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期待走出成长烦恼

  在中俄文学大规模交流停歇近半个世纪后,俄对中国名著的高速翻译出版,已迎来了令人欣慰的“中国文学年”,但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的烦恼”。

  格里高利耶夫认为,在文学作品译介的初期,政府应加以主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及至走上正轨、形成惯性、达到“自觉”境地时,政府可逐渐放手。从宏观角度看,这种由主导到引导再到督导的最大益处,有利于避免市场经济与文学价值发生碰撞。

  就出版方而言,翻译作品付梓面世,必然涉及投入与产出的费效比问题,无法超然物外。俄罗斯出版方刻意将《丰乳肥臀》封面设计得十分露骨,以感观刺激吸引阅读期待。这种暗含媚俗倾向的装帧风格赚足了眼球,但却降低了严肃小说的审美品位和创作诉求,也背离了译者的初衷。译者叶果夫郁闷地告诉记者,他无法接受,却难以改变。不仅如此,市场经济还会殃及译著内容。叶果夫称,为使三部莫言的译著浅显易懂,他苦心孤诣地编写了大量脚注,但出版方为压缩篇幅、降低书价,进行了无端删减,致使一些表述失于过简,影响了作品在俄罗斯的阅读接受和审美评价。

  就翻译队伍建设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文学翻译考验着译者的智力、耐力和定力,因此俄罗斯著名翻译家多是皓首穷经的耄耋长者。文学翻译不像文艺演出或书画展览那样立竿见影,存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落寞。因此,即使有家学渊源,也未必子承父业。俄汉学界泰斗齐赫文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的孙子和重孙虽主修汉语,但最终都选择了经商。针对后继无人的问题,俄文化部和出版与大众传媒署成立了翻译学院,针对翻译实践教授翻译方法。11月12日俄宣布从2015年开始对九年级学生开设汉语考试,以将汉语纳入高考考试科目做前期准备,满足汉语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俄方计划于2015年设立“最佳中国文学翻译”奖,为高水平的中国文学作品译介提供起飞平台、注入勃勃生机。

  俄罗斯,期待中国文学的永恒春天。(陈效卫 林雪丹)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