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翻译家法国开讲座 讲述伏尔泰“中国精神”

2014年11月28日 14:0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沈大力教授的讲座受到文化爱好者的欢迎,大家希望欧洲时报孔子课堂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法国《欧洲时报》/徐嘉蓉 摄)
    沈大力教授的讲座受到文化爱好者的欢迎,大家希望欧洲时报孔子课堂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法国《欧洲时报》/徐嘉蓉 摄)

  中国侨网11月2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日前,坐落于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中心的欧洲时报孔子课堂成功举办了法文讲座《伏尔泰与中国》。

  继《雨果和中国》之后,欧洲时报孔子课堂再次邀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及法国敬业金红十字勋章获得者、中国著名翻译家沈大力教授举办法文讲座。讲座依旧选取了中法民众都十分熟悉的文学家为切入点,在介绍伏尔泰的作品和思想的同时,更着重阐述了他的“中国精神”。

  沈教授在讲座中介绍到,被尊为“法兰西思想之父”的伏尔泰,一生都信仰一种臻于完善的文明,因而趋近中国意识形态,对儒家情有独钟。在作品《查狄格》里,伏尔泰描写了一个来自“康巴鲁”,即北京,特别强调“理与天”的中国人,称其为一次精英聚会中“最具理性的圣贤”,体现出“中国精神”。

  沈教授还高度评价了伏尔泰的剧作《中国孤儿》。伏尔泰从中国元朝纪君祥唯一流传后世的悲剧《赵氏孤儿》里,汲取了一部完美戏剧的因素,并提取了能够向自己同胞推荐的价值观。伏尔泰不仅认为《赵氏孤儿》能够为法国输入新的滋养,颂扬儒家道德,让法国人了解中国的风俗。同时,受《赵氏孤儿》触动,他批评十六世纪法国文明显示的某种虚浮,斥之为形而上学的危殆。他将《赵氏孤儿》引进法国人文主义科学领域,凸显孔子及其论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葆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由此,他在法中两国文化的交汇中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法国《费加罗报》资深记者、中国历史研究专家贝纳·布里赛先生和勒阿弗尔大学副教授、19世纪法国文学和巴尔扎克研究学者维洛妮卡·比玉女士,以及几十位对法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法民众依然专程前来参加讲座,并与沈大力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家都衷心感谢沈教授带来的高水平的讲座,并希望能常有机会参加此类活动。

  成功举办法语文化讲座之后,欧洲时报孔子课堂将于12月初举办YCT和HSK汉语考试。新一年的各项活动也在紧张的筹备当中。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