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聚焦中英博物馆交流:合作30载,不只是展品互借

2014年11月28日 15: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2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英国版报道,由大英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策划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文物展正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欧洲时报》专访时表示,中英博物馆交流合作已有30余年,双方已从出借藏品为主的合作办展阶段,逐步扩展到学术交流等领域。

  “明代绝不平庸,须找到引人入胜的视角”

  大英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自2012年起共同筹备“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览,中间历经数个环节,最终通过明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将明代这段蓬勃发展、多所创新的朝代展现出来。

  《欧洲时报》:举办“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览的想法从何而来?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览最初由英国的两位策展人,大英博物馆亚洲部霍吉淑女士和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柯律格教授提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对该展览的核心支持机构。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朝代。一方面,因这一时期的皇权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故长期遭人诟病,甚至有人认为明朝是一个“平庸”和“黑暗”的朝代。但另一方面,它更是一个蓬勃发展、多所创新的朝代,制度空前完备,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在世界上长期处于大国和领先的地位。明代绝不平庸,而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策划反映明朝历史的展览,必须找到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角来呈现。之所以选择了1400至1450年自永乐皇帝夺位直到正统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这一阶段的历史,因为这50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王朝的再建立时期。而且,这个时期中国也与外界开始了丰富多元的外交贸易往来,例如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

  明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既见证了明朝本身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外交与贸易来往。所以大英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展览整体呈现出15世纪早期中国与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联系。

  海外观众不满足于单纯珍宝展

  经过多年发展,海外观众对中国文物展的关注点在逐步深入,民众希望进一步了解文物所蕴含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这也使得中国文物走向海外更多以专题展的形式呈现。

  《欧洲时报》:目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协助中国文物走向海外并与世界各大博物馆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海外民众的关注点有哪些变化?现在他们更喜欢看到哪些类型的中国专题展览?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海外观众对中国文物展的关注点、兴趣点逐步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是在1973年,那时世界对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了解比较少,即便是中国人自己当时也还面临许多历史学术问题悬而未决,所以那时的文物展基本上是综合性的、概况性的展览,把很多精美的、珍贵的“珍宝”外借展览,把各个时代的文物一起拿出来,效果当然是很震撼的,也给了很多国外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初概念和印象,秦兵马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现在仍然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中国对自身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断代越来越准确、研究领域的划分也越来越细,文物也不再局限于考古或历史这一种研究角度和方法,各种科学、艺术研究方法的引入和应用,文物陈列也渐渐从简单笼统发展为时代和艺术特征越来越清晰的不同体系。

  现在的海外观众,特别是一些已经多次举办过中国文物展览的国家、地区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珍宝”展,而是希望进一步了解文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人文、科学、艺术等信息。不同类型的文物专题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

  中心承办的中国唐代文物展、元代文物展、汉代文物展、丝绸之路展、佛教艺术展、茶文化展、古代婚俗展等等,都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在未来,文物展览的主题与内涵将变得更加丰富,当然,这需要文博行业的全体同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文化连线”学术交流逐步受到重视

  自1973年,中国文物中心就开始承办来英的展览。近年来,中英两国博物馆代表团互访成为保持双方交流活跃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很多合作项目,在学术交流层面有了深入交流。

  《欧洲时报》:中英博物馆的合作交流始于何时?目前,中英博物馆行业的交流合作大致有哪些渠道和形式?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与英国博物馆界交往成就的例子之一,可以回顾我中心赴英国承办的众多展览。1973年9月28日至1974年1月23日,由中心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在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行,在为期近4个月的展出时间里共吸引了77万余人参观,时任英国首相的爱德华·希思专程参观了这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文物展览。

  从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陆续和各个英国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众多中国文物展,如“中国秦代兵马俑”展览(1985年,英国爱丁堡市博物馆)、“中国山东青州佛教造像展”(2002年,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中国汉代地下珍宝展”(2012年,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中国古代绘画名品(公元700-1900年)特展”(2013年,伦敦V&A博物馆)等。展览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与英国博物馆界同仁的交流合作一直在进行,已经从互换展览或以出借藏品为主的合作办展阶段,逐步扩展到学术交流、藏品保护研究以及人员培训等领域。学术交流活动近些年来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由中心承办的“中英文化连线”交流活动,旨在加强两国博物馆交流合作,推动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英文化连线”为博物馆合作牵线

  2006年7月20日,由英国文化协会、英国外交部、英国文化媒体及体育事务部、苏格兰行政院共同举办的“中英文化连线”在伦敦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创意产业发展主任程志宏介绍,该项目在过去8年中为两国几百家文化机构提供合作信息。

  程志宏指出,英国的博物馆行业居于全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建设也非常迅速。“博物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中英两国在博物馆领域有许多交流合作的空间”。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程志宏称,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对中英博物馆交流高度重视。2015年“中英文化连线”项目将继续参与和支持两国博物馆合作项目,在推动对话、职业发展交流、人才培训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吴青 杨扬)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