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行走在“消逝”中的温州舞蹈“龙凤狮子灯”(图)

2014年12月19日 15:35   来源:温州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2014即将成为过去,2015已款款向我们招手走来,顿时有一种各种节日接踵而至和年关将近的感觉。小时候,很喜欢过年过节,好吃的好玩的都让我爱不释手。在山城泰顺,关于节日的记忆很大一部分与风俗有关。小时候看不太懂的舞狮舞龙表演,长大后回想起当时情景,思之仍感亲切和怀念。

  我的家乡泰顺有一种很特别的舞蹈,唤作“龙凤狮子灯”,因龙、凤、狮子合舞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书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温州卷》,将“龙凤狮子灯”作为首篇,并占了相当长的篇幅。文中评价该舞是“集舞蹈与灯彩于一体,在浙江省的灯舞形式中,是独具一格的。”此舞有龙、凤、狮子各一对,分别与龙珠、花篮、狮球相配。“龙凤狮子灯”在舞蹈中,龙、凤、狮子共舞代表着天、地、水之间的和谐,它们既是避邪的神兽,又是吉祥的象征。

  相关史料显示,“龙凤狮子灯”距今有近四百年历史,源发地为泰顺大安社区下后洋村。此村有个龙洞凤潭,并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龙、凤邂逅相遇,彼此一见钟情。正当难解难分之际,狮子前来引诱凤凰,于是展开一场龙狮斗,结果狮子被打败。《豪洋王氏家谱》记载,在明万历年间,王氏十一世裔祖家乐公、家才公由泰顺罗阳沙堤徙居大安下后洋村,性喜娱乐而清闲的家乐公、家才公根据这个传说而编创了“龙凤狮子灯”。

  最后,龙凤狮子同舞,象征庆贺天下太平景象。至今在泰顺大安下后洋村还有这样的风俗,每年村里“龙凤狮子灯”队巡演前都要到村口的龙洞凤潭进行祭拜。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搜集,“龙凤狮子灯”最早是用稻草捆扎起来的,以后逐步改进,用竹、木、纸、缎等制作,初供小孩玩耍,后用以接神迎佛闹元宵。此舞有龙、凤、狮子各一对,分别与龙珠、花篮、狮球相配,一般有10余人饰演。演员分6类角色。据说,过去是靠武生饰龙,短打武生舞龙珠;小旦饰凤凰,花旦提花篮;大花脸饰狮子,小丑舞狮球。这可能和戏曲有些关系。

  “龙凤狮子灯”的表演以春节到元宵这段时间最为活跃。一般在本县演出,有时也到外地。每到一地,先是报送红帖,一般一座院子送一个,遇到婚、寿、喜庆,红帖也相应增加,接到红帖,人们会高高兴兴地清扫场地,包好“红包”,准备鞭炮、茶点之类,以便迎送。灯舞队由一人手擎高脚香炉引路,先在祠堂等村族公有的场地表演一番,再从祖居开始逐地表演。表演时间和灯舞队的阵式长短随着环境条件、“红包”大小等而变化。

  有关文字记载,“龙凤狮子灯”有游龙戏凤、狮子诱凤、龙狮斗、龙凤狮子呈吉祥等四段舞蹈。它吸收了传统马灯、龙灯、狮子舞的特点,又与这些灯舞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传统龙灯中龙体很长,要由多人饰演,龙凤狮子灯中的龙只由一人饰演,龙尾固定在演员腰后,演员手握装着龙头的木棒,表演龙的各种动作。传统狮子舞中,狮子由一人或二人隐藏在狮皮里面进行表演,而龙凤狮子灯中的狮子,则狮尾固定在演员腰后,手握装着狮头的木棒,蹲踞,做左、右、前、后跳跃,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

  该舞的步法形式多样,包括双开门、三角觝、九连环、双龙抢珠等。同时由村里民间小乐队兼伴奏、伴唱,乐器有唢呐、鼓、大锣、二胡等。“龙凤狮子灯”集传统龙舞、狮舞、马灯的特点于一身创造了龙、凤、狮子等不同形象。在动作上注重刚柔结合,如舞龙珠、蹲狮、狮抓痒等,对龙、凤、狮动作形态的描摹性与舞蹈者的表现性结为一体,使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在音乐上也是汇集当地的马灯音乐、民间小调、龙舞音乐的精华,有慷慨激昂的《将军令》,有轻松抒情的江南民间小调,也有一人唱众人和的古老高腔等。

  目前“龙凤狮子灯”传承堪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此舞已趋于淡化。2009年,“龙凤狮子灯”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项目名录。(柳雅娃)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