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法建交50周年:庆“金婚”人文交流奏强音(2)
“龙马”庆金婚 科技演神奇
建交“金婚”之年恰逢马年。2014年10月17日,法国机械公司(La Machine)举办了拥有“龙马精神”这一美好寓意的机械“龙马”巡游活动,分别在法国南特和中国北京演出。法国机械公司最新设计制造这头“龙马”高12米、重47吨,由龙头马身组合而成的大型机械表演装置“龙马”,与该公司设计制造并曾在英国演出的另一大型机械装置“蜘蛛”,共同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上演了为期三天的8幕大型巡游表演。
据法国机械公司主创人员表示,巡游表演的构思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女娲补天”,寓意着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曲折,终将战胜困难,实现“中国梦”。巡游表演通过机械表演、现场配乐、焰火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光临奥林匹克公园的游客献上一场充满奇思妙想、机械动感、互动乐趣的精彩表演。这件科技与美学的结晶为中法两国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罗丹与汉风 中法民间热
2014年全年在文化领域开展了众多精彩的展览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分别在法国和中国举办的两场国家级展览:集合中国多家博物馆馆藏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以及法国罗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10月21日晚,“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位于塞纳河畔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国文化与新闻部共同主办,集中了来自中国9个省27家博物馆的459件精品。这是迄今为止在法国举行的最大规模中国文物展。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金缕玉衣、陕西咸阳汉阳陵的着衣式陶俑、河北满城汉墓的错金银博山炉、甘肃雷台汉墓的铜车马仪仗俑、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丝织品等珍品风采,令前去参观的法国观众十分惊艳。
展览分为“皇权无上”、“诸侯遗珍”、“农经为本”、“兼容并蓄”、“形韵之美”、“视死如生”、“优雅典致”7个部分,展品囊括玉器、青铜器、陶器、漆器等多个品种,无论展品级别还是展出规模均属鲜见。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在法国举办这场重要展览的意义十分重大。汉朝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有着特殊地位,从今天的许多中文词汇,如“汉字”、“汉语”、“汉学”中,依然能窥见这一时期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正如中国驻法大使翟隽所言,“汉代为开放、包容、创新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中法两国在文化上有天然的亲近感。”
11月27日,由巴黎罗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据说为了筹备这次展览,巴黎的罗丹博物馆都被“搬空了”。展览展出了这位法国19世纪雕塑艺术巨匠的139件传世名作的原作,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展览第一部分中,观众可以看到罗丹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的过程,如《青铜时代》可称为第一件反映罗丹风格的雕塑作品,也是罗丹获得巴黎雕塑界承认的奠基之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罗丹创作的名人雕像以及他所做的历史性题材雕塑,如《加莱义民》、《亚当》和《夏娃》等。第三部分展出了罗丹逐渐走向象征主义艺术风格的作品;第四部分将带领观众走进艺术家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天地。此外,本次展览的展品中涵盖了罗丹大量的雕塑石膏稿,艺术爱好者们可以藉此一窥这位世界近代雕塑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轨迹与心路历程。
结语
文化外交是打造“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法国很早就开始推行这项政策。如今,法国已在109个国家建立文化中心,成功地构建起自己的文化外交网络,这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去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签署的第一个协议就是两国未来三年的文化合作协议,两国领导人均表示希望加深双边文化交流合作。中法在加强人文交流的同时,将会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促进两国的理解和友谊,相信两国全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将会更加宽广。(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