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泉州渔村藏“海丝”遗迹 南宋古井漂染丝绸销海外

2015年01月08日 14:27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崇武潮乐村至今保留有不少“海丝”遗迹,下庵井就是其一。(吴志明 摄)
崇武潮乐村至今保留有不少“海丝”遗迹,下庵井就是其一。(吴志明 摄)
中国侨网古濠旧家见证了中国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史。(吴志明 摄)
古濠旧家见证了中国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史。(吴志明 摄)

  “我们村的一个水井看起来很古老,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留下来的。”7日,泉州崇武镇潮乐村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后,记者随同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前往一探,发现那是一口南宋时期的古井,距今已经800多年。走访期间,记者一行还发现,在崇武古城潮乐村水关内这片古朴而沧桑的土地上,俯拾皆是“海丝”史迹和东亚文化交流史的见证,经氏千户府旧址、送别琉球学生时的诗作……

  800年古井 漂染丝绸出口海外

  村民所说的这口井位于崇武古城北面200多米一村民的院子里,外沿呈六角形、由水泥砌成、高约1米,井深3米多。乍一看与普通的井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走近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和井沿不同,井内为四角形,井四周古朴沧桑。

  据《泉州历史人物》、《崇武文库》等文史资料记载,此井叫“下湖井”,是南宋晋江人张显开凿的。张显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后担任连江县丞,因反对秦桧卖国,为岳飞鸣冤,于乾道元年(1165年)被贬边戍小斗(即今崇武)。

  据崇武镇潮乐村党委书记张汉辉介绍,张显当时住在莲花山前的潮乐村,他开凿了“下湖井”用以发展丝绸印染为业。据了解,这也是崇武第一口水井。

  据潮乐村现存的《文献黄氏家谱》记载,当年潮乐一带夏布生产很兴盛,吸引了外地直至晋江安海的商人前来收购。据嘉靖版《惠安县志》记载,崇武一带加工编织的夏布,早就销售到国外。

  而在古城西南处水关内100多米处,也有一口宋代开凿的井——下庵井,外沿呈四角形,井内则为六角形,井深3米,常年出水量大。清代中期,下庵井北侧经营丝绸、布匹的林氏广记商号创建有相当规模的漂染作坊,就是取此井水漂染丝布。“林广记”在当时很发达,店面绵延近百米,崇武人至今流传一句话:“广记布,穿不破。”其丝绸、布匹自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出口海外,为泉州丝绸出口做出贡献。

  古濠旧家 赠送官船交好琉球

  从崇武古城水关沿着石板路往东走,走了100米左右便见到了一个石楹门,只剩下两边的门框和上面的门楣,门楣上镌刻着“古濠旧家”4字,这就是有名的经氏千户府旧址。据传,其先人经胜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授崇武所第二伍“百户”,其后人于1569年在大?銮苷顿量芰⒐ι?案鼻ЩА保??脸珈跄昙湎?凇扒ЩА保?ㄇЩЦ?G宄跚ń缡备?”环伲?皇O率?好偶笆?羧?恪?/p>

  据《崇武所城志》记载:“百户经,掌勇字五十九号,四百料官船一只。此船后送琉球国中山王尚巴志”。对于琉球人而言,此举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据日本浦添市教育委员会编印的《琉球-中国交流史》记载,在朝贡贸易时代,船是中国与琉球友好往来的唯一工具,明初的琉球航海能力相当薄弱,尚处于“缚竹为伐、不驾舟楫”阶段,就更不用说造船技术了。因此为确保朝贡和贸易的顺利进行,琉球国向明朝统治者要船只的事情就时有发生,文献资料也多有记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泉州市与浦添市结为友好城市,这一史实为泉州与琉球友好关系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送琉球生返国》 异国情缘记录外交

  “圣教无天外,华风自海中。三臣辞卉服,五载入槐宫。返国君恩重,谈经汉语通。片帆看渐小,万里去无穷。托宿凭鲛客,传书倚水童。重来应有日,临别此心同。”此诗名为《送琉球生返国》,作者是惠安崇武潮乐村人黄吾野,字孔昭,他的诗、书、画在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相当有名,世称“三绝”。当时人称:“山有武夷,人有孔昭。”

  古代琉球与福建关系异常密切,朝廷如有遣员出使琉球,或琉球派贡臣、使节来华,多是从福建出入。明代以前,琉球就与泉州有贸易往来,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列为15个免于征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因此与泉州关系尤为密切。

  明万历八年(1580年),琉球派遣三个大臣到南京国子学学习中华先进文化。黄吾野游历南京时,与他们结识,诗酒往来,结下了一桩异国情缘。当这几个琉球留学生结束学业准备归国时,黄吾野酒酣耳热,欣然挥毫作诗以赠。诗中谈及琉球三臣子辞官来华留学,现在学成回国,分别之际,双方依依难舍。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与东亚国家友好往来的真实情况,是我国外交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重要诗作。

  专家:见证“海丝之路” 应加以保护

  小小的地方就留有这么多遗存和史料,让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丝绸、茶叶、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三大宗产品,如今它们都有了各自的升级版,安溪的茶叶走向世界,德化陶瓷享誉海内外,晋江、石狮的服装也可算是丝绸的升级版。难能可贵的是,潮乐村的漂染水井见证了当时的染丝加工业的发达,而族谱里记载晋江安平商人从这里购买了夏布,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国外,因此这些古井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见证,值得好好保护,发扬光大,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雄风。

  赠送战船则说明了泉州造船历史的悠久,印证泉州代表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在双方的史料中都有记载,双方的往来也见证了一段友好的历史。(吴志明)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