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舞剧《马可·波罗》重走“丝路” 展丰富中国元素

2015年01月30日 13: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

  2014年10月,国家大剧院与总政歌舞团强强联合,携手打造“升级版”《马可·波罗》作为2014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开幕演出精彩亮相。原创舞剧《马可·波罗》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音乐与优美委婉的舞姿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剧中随处可见的“中国符号”的体现,如蒙古顶碗、江南丝绸、活字印刷、中医针灸等,更是充盈着艺术家们独特的匠心与情怀。2015年2月10日至11日,该版《马可·波罗》将于春节前夕再次与观众见面,更加深入而广泛地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而该舞剧也将于今年重走“丝绸之路”,回溯到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进行国际巡演,“马可·波罗”将再次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用绚烂多彩的舞台艺术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条商路绘制丝路地图

  探秘元代风土人情

  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方交通通路,成为世界各古代文明相互汲取文化营养的主动脉,各国使团、商旅、僧众、普通民众等往来于丝路沿线,有力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七百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东行,踏上了令他梦萦魂牵的古老中国之旅。《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马可·波罗沿丝路沿途各国地域的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乃至元代宫廷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俯拾即是,向世人揭开古老中国的神秘面纱。其中,在《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中详细记载了马可•波罗受到中国元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召见,记述元代的都城、宫殿、节庆、游猎等事,并介绍了马可·波罗自元大都启程,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巡游的传奇经历。在书中描述了马可·波罗初见元代皇宫的情景:周围有一圈大理石的平台,外侧装着美丽的柱墩和栏杆。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士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琳琅满目。大殿非常宽敞,能容纳一大群人在这里举行宴会……此外,《马可·波罗游记》还记录了许多当时元朝民间人们生活的一些状况。这些也都让当时的欧洲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杭州人每天却消耗4740公斤,这在欧洲人看来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另外,马可·波罗还讲述到城内有石桥1万2千座之多,桥下都可通大船。试想,身为水乡之都的威尼斯人,听到这个消息定会投来不服气的目光。《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西方人对于东方的热烈向往,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如今,书中的描述被搬上了大剧院的舞台,观看舞剧《马可·波罗》时,观众们仿佛跟随着一个在梦境中化身“马可·波罗”的现代意大利青年,展开“丝路地图”、“穿越”历史长河回到东方古国,凭借艺术的想象翅膀,在梦境中重塑一个绚丽而盛大的古代中国,亲身领略古老中国的繁荣盛景与民俗精髓,探寻、触摸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与民族风貌。“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和不朽的文明成果,早已超越其作为交通线的历史含义,成为一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命题。今天,我们凭借曼妙的舞姿与绚烂的音乐,用艺术在《马可·波罗》的舞台之上,搭建起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桥梁,沿着马可·波罗亦幻亦真的脚步,重温那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和永不退色的人文精神。

  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

  挖掘“你不知道”的常识由来

  原创舞剧《马可·波罗》不仅在音乐上融合了欧洲西洋音乐、元代宫廷音乐、蒙古民族音乐、江南民间音乐四种音乐风格,更是通过多媒体的舞台技术表现手段,打造了一个唯美、浪漫的写意东方古国。在舞段的编排设计上,更是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民族风貌与绚烂璀璨中国文化元素。为迎接远方的贵客,金碧辉煌的宫廷宴会上,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用自己的热情欢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阳刚热烈的骑马舞,技艺高超的顶碗舞一一登场。据相关史料记载,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顶碗舞还与佛教有着一定渊源。在对佛的供养仪式上,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乐供养都包括其中,两者结合而成的顶碗舞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成为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喜爱并流行的舞蹈形式。

  美丽高贵的中国公主将一条纯白的哈达献给远方而来的贵客,与马可·波罗缔结不解情缘,剧中三段柔美动人的双人舞将两人的情感层层递进加以展现。“哈达”蒙古语称之为“哈达噶”,可谓是蒙古人民社交礼仪的必备品。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当天,蒙古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色丝布,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敬献哈达时,哈达的叠口应对着接受者,向贵宾敬酒时,将酒碗置于哈达上,用右手献给客人,有吉祥之意。马可·波罗手中的哈达,传达蒙古朝廷对他这个异乡人的敬意与喜爱。

  马可·波罗跟随美丽善良的中国公主流连于江南水乡旖旎风光中,空灵唯美的西湖烟雨、绚烂俊秀的画舫笙歌让人如痴如醉,而繁华热闹的街头则更“接地气”,沾染市井烟火气息。这边厢,私塾里稚龄学童正学写中国书法;街那边印刷匠人正用神奇的“活字印刷术”制作书籍。据说意大利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正是见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的活字版书籍,才学会采用活字印书法并将其传入欧洲,意大利人还为此特地在斯塔尔迪的出生地伦巴第树立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白须白发的老中医“牵引”着针灸穴位金色铜人走到台前,吸引了马可·波罗的注意,一段“针灸舞”将中医中“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融汇到舞蹈动作中,将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而创的针灸疗法用舞蹈的方式加以传神演绎,别具一格。而在2010年中医针灸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番登上舞剧《马可·波罗》的舞台更是巧妙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原创舞剧《马可·波罗》里的“中国符号”还有不少,期待观众们于2月10日至11日走进剧场,近距离去发现和体会创作者们的匠心独运。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