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陈式太极拳12代传承人胡继军:25年不改初心

2015年02月05日 11: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1969年出生于江苏宿迁洋河新区的胡继军,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作为中国太极拳名师,国家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宿迁市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的他,转眼与太极结缘已整整25个年头。“我想把太极发扬光大,让它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多为家乡增光添彩。”在3日的采访中,胡继军讲述了自己与太极的情缘。

  少年习武 结缘太极

  胡继军自幼喜爱武术,少年时期受家庭的影响,随叔父练习少林拳、形意拳。胡继军说,扎实的武术功底,为他后来学习太极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一次偶然机会,胡继军在新华书店,买回一本1982年出版的田秀臣、阚桂香共同编写的《陈式简化太极拳》。“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我一边看书一边练习。非常有戏剧性的是,后来,此书的编著者田秀臣成了我的师爷,可能这就是我与太极之间的缘分吧。”胡继军说,自己一心琢磨太极拳书里的拳理拳势,但仍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胡继军萌发了拜师的念头。

  2002年,通过河北省石家庄马虹老师的介绍,胡继军拜南京凌志安为师。2010年又拜北京田秋田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2004年10月,我到连云港市参加‘连云港首届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太极拳比赛,当时我获得第二名,田秋田老师是特邀嘉宾。通过与老师的交谈,他对我的体格与拳艺非常满意和喜欢,并送给我一套田秀臣师爷的影像光盘。通过几年的书信来往与电话交谈,我有了拜师的念头。用我的真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老师,同意收我为徒。2010年4月,老师不顾年事已高,路程遥远,亲临我的家中传拳授艺,并举行收徒仪式,正式接纳我为入门弟子。”

  学艺25年 初心不改

  记得有一次,师兄陈复松对他说:“继军,如果你是锻炼身体,不必要求太高;如果你想追求更高,就必须走出去。”师兄的一席话,让胡继军思量很久。“因为当时我的家庭比较贫困,夫妻两人的工资,只能维持每月的生活开支,我有三个女儿,都在读书,所以,生活上捉襟见肘,出去见识见识也就成了奢望。”胡继军告诉记者,自己人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太极拳,后来,当他把自己想“出去看看”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却意外得到家人的一致支持。“今日回想起来,真的要谢谢我的妻子,没有家人的理解,我的太极梦是不可能实现的。”胡继军说。

  在出去学习的那段日子,胡继军特别珍惜。“当时,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早晨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温习老师教过的内容。晚上,等老师睡了,我又练习到深夜。”胡继军说,自己今年46岁,学习太极拳已有25个年头,但他坚持拳不离手,一心扑在太极拳上。“有时一个动作要练一上午,如搬拦捶动作,要做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屈膝沉劲,整个练下来,腰疼腿酸,胳膊都抬不起来,也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胡继军告诉记者。

  传承太极 为家乡增光

  在求学和探索的过程中,胡继军也是边学边教边传播,学生由最初的几人,慢慢发展到几十人,至今已有一百多人,并在全民健身中积极传播和推广太极拳运动,影响和带动身边近千人学习太极拳,其中大部分锻炼者受益于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

  经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批准,2012年还成立了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胡继军任协会首届会长。“我们协会的成员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只要他们喜欢太极拳,我都会义务教授他们。”胡继军说。据胡继军介绍,协会成立两年多来,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参加各项协会交流、公益活动,宣传和传播太极拳健身养生理念。

  “我们的太极拳团队参加全国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6枚,在全市和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胡继军说,长期以来,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积极响应体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号召,宣传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传承弘扬太极,为广大市民健身服务,并得到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认可与表扬。“中国太极网、中国国际太极拳网等媒体还前来采访报道,协会培训健身基地同时被宿迁市洋河新区授予‘太极活动基地’荣誉称号。”胡继军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将宿迁的太极拳发扬光大,为全民健身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王松竹 吴迪)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