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湖南浏阳将重启祭孔大典 再现浏阳文庙古乐

2015年02月11日 1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14年12月,湖南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成功跻身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继浏阳花炮制作工艺、菊花石雕刻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后,浏阳再添一张绚丽文化名片。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祭孔,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78年,历经2000多年未间断。可以说祭孔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若浏阳祭孔活动落地成经常性活动,将吸引全球儒学人士的目光,成为浏阳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平台、城市名片。

  新年伊始,浏阳市有关方面启动了祭孔大典培训工作,计划在今年的4月份举办春季祭孔大典。

  

  据考证,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祭祀,开始了诸侯的祭孔活动。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始了帝王的祭孔,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被称作“国之大典”,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达到了顶峰。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又称“浏阳古乐”,是一种融乐、歌、舞、礼于一体的祭祀音乐。它始于清道光九年,系浏阳礼乐局首任教习——清监生邱之?创编,在浏阳文庙,每年丁祭大典上奏演。100多年来,代代相承,是我国祭孔礼仪中较为完整的古乐。

  农历每年二月上旬、八月上旬丁日及八月廿七日孔子生日起祭。黎明时开祭,县官主祭。演奏时乐舞生听赞礼者立歌为据,八音齐奏,诗唱相合,64名舞生起文、武舞,礼、乐、歌、舞四者配合默契。历经两个小时,参加人数约200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光绪年间,大臣翁同?将邱之?所著《律音汇考》进呈御览,于是浏阳古乐闻名天下。袁世凯登基欲用古乐,派人考察结论是“曲阜古乐远不如浏阳完备”,从此便有了“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称。

  抗日时期,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耒阳特召浏阳乐舞生参加10月10日节会演奏。已故的一代音乐宗师杨荫浏教授1956年曾来浏阳目睹古乐,给予高度评价:“它是中国古代乐舞的活化石,堪称稀世之珍宝。”

  可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浏阳古乐遭到了重大打击,那时的浏阳古乐一度被认为是封建残留,遭到反对和批判,礼乐局及人员也被解散。尤其在“文革”期间,更是被批得一无是处,祭孔活动因此中断了大半个世纪,给世人留下诸多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浏阳祭孔活动由于思想意识、历史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失去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载体与平台,浏阳古乐器也作为文物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内,而颇具造诣的乐师、舞生却在叹息、沉默中日益老去。上世纪80年代,部分古乐器被损毁,乐师、舞生相继谢世,浏阳古乐传承发展岌岌可危,为此,浏阳首任文化馆馆长潘信之、音乐专干高如德,及后来的历任文化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如唐柱子等一批文化人士为传承恢复古乐奔走相告,积极收集整理古乐资料。

  2013年以来,浏阳文体广电局党委高度重视申遗工作,成立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组,一方面深入调查挖掘,整理出40余万字的祭孔古乐资料,录制音像资料100多分钟,为活态传承及再现当年的祭孔盛况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传承培训,聘请唯一传承人邱少求定期进行技艺传授,确保了该项目有“活态传承”这一关键因素。

  去年4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特意来浏考察浏阳古乐,对此项目的价值、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多方努力,浏阳古乐终于在去年7月通过了文化部的评审并公示,最终成功跻身于国家保护名录,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在2015年“复活”文庙祭祀大典,浏阳市文体广电局从系统现有200多人中抽调80多人分别充当歌工、乐生、舞生、礼生和执事,定期进行整套仪式的培训。另派人赴曲阜、德庆、武汉等地,复制部分古乐器和祭品盛器,聘请专业设计师依规制设计服饰、道具。去年12月,为文庙钟楼和鼓楼恢复了镛钟和?鼓,并按以往祭孔活动的需要,陆续对部分文庙设施进行复原。目前,正在进行祭孔大典培训工作,计划今年4月举办春季祭孔大典。

  

  浏阳作为千年古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也涌现出欧阳玄、谭嗣同、胡耀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为灵魂的浏阳精神与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祭孔古乐就是千年古县的活化石,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市民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浏阳从一个老区、边区、穷区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强县,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36位,靠的就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和对外开放的力度。

  目前,我国保存完整的孔庙有300余座,大多地方政府都对孔庙保护和举办祭孔大典极其重视,纷纷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成人礼、开笔礼、儒学讲座、传统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祭孔大典主要以乐、歌、舞、礼四种形式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礼为核心,乐、歌、舞为陪衬,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实现了儒家文化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感动心灵的同时,也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震撼与冲击。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是浏阳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在当前,恢复祭孔活动意义非凡。一方面,它可以搭建起传统和现代的桥梁,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素养,通过祭孔活动,让传统服务现代,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孔子思想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唤起民众对儒家思想的义利观、诚信观及“和而不同”等思想的重视,如祭孔大典、成人礼、开笔礼等,多角度诠释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孔子的教诲,告诉人们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团结友爱,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学无止境,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等,这些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是当代公民所需要的。另一方面,祭孔活动还可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共赢,提高浏阳乃至湖南对外开放的形象。

  浏阳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祭孔古乐的开发和利用,将祭孔文化与旅游结合,积极开发开笔礼、成人礼、传统体验等新项目,促进旅游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动,促进浏阳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积极展示和提升浏阳对外开放和物质、精神文明形象,不断提高浏阳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对外开放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激励浏阳儿女奋发向上,为浏阳“挺进三十强,再创新辉煌”及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增添新的动力。(余海波 作者系浏阳市文体广电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