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天津九旬老人的翰墨情缘:临帖曾用掉一吨报纸

2015年02月11日 16:04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梁锦波正在看字帖。
梁锦波正在看字帖。

  在天津陈咀镇渔坝口四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年近九旬,但头脑非常清楚,能流利的说出世界各国国名,《诗经》、《论语》里的名句、名段更是信手拈来,不仅如此,他对书法也造诣颇深,涉猎真、草、隶、篆、行五种字体,各种字体兼顾,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这位老人就是陈咀镇中学离休教师梁锦波。近日,记者走近这位耄耋老人,了解他痴迷文学和书法的故事。

  今年89岁的梁锦波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就对书法和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从念私塾开始到后来成为教师,几乎读遍了当时家里所有的藏书,临摹了所有能找到的字帖。梁锦波幼年学习《诗经》、《楚辞》时,每首都曾背诵200遍,边背诵边默写,务求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现在老人还能背下《诗经》中的160首。提起诗词歌赋、书法的发展历史,他更是滔滔不绝,讲述一天也不觉得累。

  梁锦波在书法学习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常人不能比拟的。为吸收各种字体的精华,他四处寻找真、草、隶、篆、行五种字体的字帖,遇到就借回来临摹。据老人的儿子回忆,幼时曾见父亲在一次下班后快步走进屋里,满脸兴奋,原来是父亲新得了张旭、怀素两本字帖。接连几天,梁锦波都是白天上班,晚上临摹字帖,每天都临摹到深夜。说起临摹字帖,老人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字帖,一页一页地翻给记者看。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他对这些字帖仍然非常珍惜。梁锦波说:“年轻时家里经济条件较差,没钱买宣纸,就在土地上用树枝练。后来条件稍好些,就每周去天津古文化街买旧报纸,每次买20斤,用袋子背回来。如果把当时的报纸都留下来,能有一吨多重呢。”

  梁锦波离休后,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执着,分别在无锡书法艺专和郑州书函院进修,历时4年,作品也曾多次在国内外参赛并获奖。1995年,梁锦波获加拿大温哥华世书协颁发的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证书,作品入选《世界书画家经典》。2006年,其作品获“山东潍坊国际艺术碑林”的荣誉证书。2009年,北京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将他的作品《祖国颂》收录在《大型艺术文物史志重点收录》中,并授予他本人本书编委的荣誉。2010年5月1日,他受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英模人物座谈会。2011年,他的作品《长征诗》刊印在《新中国书画六十年》中。

  虽获奖无数,梁锦波却从不恃才傲物,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求得他的墨宝。对待求字的人,只要他觉得来者人品好,他就愿意无偿赠予,如果求字者人品堪忧,再慷慨大方,他也不会赠予。

  如今,梁锦波祖孙四世同堂,晚年生活幸福美满,更难得的是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岁月并没有使这位老人心灵蒙尘,诗与墨丰富了他的人生,历尽千帆,淬炼出的是一种别样的感动。(姜静 刘菲菲)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