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广东云浮玲珑子母灯:生男孩挂灯 流传400年

2015年02月26日 14:0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云安县富林镇老艺人卓铭坤制作的玲珑子母灯。
云安县富林镇老艺人卓铭坤制作的玲珑子母灯。

  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等地,有一种每年正月初十要为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子挂灯的习俗,这一习俗从明朝末年流入到云安,到现在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这种灯有个动听的名字:“玲珑子母灯”。富林镇的周围地区也有这种习俗,也挂这种灯。玲珑子母灯曾参加过广东省“花灯论坛”与“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展览,近期还被列入云浮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玲珑子母灯做得最好最出名的,是旧所村卓铭坤老艺人一家,他还被申报为这一云浮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玲珑子母灯寓意“添丁添福”

  卓铭坤家就住在主村道旁边,客厅一角挂着一个10年前为孙子卓金海出生时制作的玲珑子母灯,足有2米多高,十分华丽。旁边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储物间,房梁和墙上挂满了玲珑子母灯的半成品,看来市场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玲珑子母灯制作集结扎、制模、编织、雕刻、纸剪、书画等多种手工技艺于一身,云安玲珑子母灯的制作工艺严谨、精细,组合更加协调,色彩尤其鲜艳。巧妙的设计、流畅的线条、逼真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带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寓意的文字祝语,传说中的人物神像、艳丽的山水图案,使自然和人文观念融为一体,充满对于“添丁添福”的祈盼。

  生子挂灯追溯到明朝

  花灯的流行兴盛源远流长,在云安县(以前称东安),花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康熙版《东安县志》“风俗志”载:“上元日,生子之家于祖堂、庙、社张挂花灯。亲族以礼致贺,延之宴饮。各处笙歌鼓乐,饰故事人物,秉烛夜游。曰:‘闹元宵’。”

  云安以前的农村习俗,如生了男孩,必向外人昭示,在村边显眼处挂上花灯,喻义“添丁”,一般正月初十挂灯,十六拿回家里存放,称存灯,俗称落灯,拿回家中正厅梁上挂起来。普通人家添丁,用的是普通花灯,而大户人家为了更好地炫耀自己,则专门订造较大的玲珑子母灯,有直径大至1米、高达2米多。(于敢勇 卓超明 刘烁)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