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一首歌一段史 广东乳源瑶歌入选国家级“非遗”

2015年03月02日 14:2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瑶歌被瑶族群众传唱。
瑶歌被瑶族群众传唱。

  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1日通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乳源推荐申报的《瑶族民歌》名列其中,这是继《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之后,该县第3个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在历史上,瑶族一直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乳源县文化馆馆长盘桂青告诉记者,千百年来,瑶族群众就是用古老的瑶歌来记叙历史、传达信息。据介绍,生活在大山中的瑶族群众为纪念祖先和在生活中取乐传情,不少人都喜欢山对山大声呐喊,从而演化为自编自唱、对唱、交流感情的第二语言,即瑶歌。瑶族群众希望通过这种世代口耳相传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的记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男女学唱的瑶歌有所不同

  盘桂青说,在日常生活中,瑶族群众常以歌声代替语言进行交流。许多瑶族幼童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唱一首首古老的歌谣。在每个瑶家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的长辈几乎都会在家中教子孙们学唱瑶歌。男性多唱红白喜事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节歌”,生产劳动的“气节歌”、“知识歌”等;女性则学唱“绣花歌”、“生孩子歌”等等。在忙碌的劳作之中,他们经常即兴而唱,排解困乏与寂寞;在茶余饭后,则通常唱叙事长歌,往往一个故事唱一个晚上,一首长歌记录一段历史。由于唱歌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上山劳动、即兴而唱、以歌对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情趣盎然。

  在艺术形式上,乳源瑶歌没有曲谱,没有伴奏,主要由“呵”、“呕”、“矮”、“哎”四个大修饰音阶组成六个小修饰音阶,旋律比较悠扬和宽阔,节拍自由,每个人在演唱时都有各自的区别。(卜瑜 赖南坡)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