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各地奇特元宵节习俗:黑衣壮元宵吃粽子

2015年03月04日 10:59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黑衣壮们围在一起跳舞。
黑衣壮们围在一起跳舞。
中国侨网元宵灯会。
元宵灯会。

  广东德庆元宵:炮仗攻狮子

  又是一年元宵时,广东德庆人欢天喜地“闹”元宵。除了去龙母庙祭拜龙母祈求吉祥外,“舞狮采青“也是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德庆“炮仗攻狮子”的舞狮游戏显得更热闹,更刺激。

  元宵节这天的德庆街道人山人海,鞭炮声声,处处都能见到舞狮的热闹场景。“炮仗攻狮子”就是在唢呐、锣鼓声中,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攻狮者将点燃的炮竹密集地扔向舞狮者身上,令周围“爆响”,令狮子“扎扎跳”。由于“恭”与“攻”谐音,因此,也可称之为炮竹“恭”狮子,以示“恭敬”之意。同样的,舞狮者一头一尾二人要配合默契,既要舞出狮子的精气神与喜庆劲,更要忍受长达几小时炮竹的“狂轰乱炸”,避免狮子前后“受敌”,因此,这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门技术活。当然了,舞狮者忍受时间越长,回报率也越高。

  攻狮子者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手拿燃香,点燃一串串开好引子的炮竹扔向狮子。两方的人数对比悬殊,炮雨中,舞狮者却毫不畏惧,也不躲闪,只是敏捷地走着步子,任其轰炸。这悲壮的狮子,这份勇敢令人敬佩,这一攻一防,攻得猛烈,防得精彩。如果狮头已经被炸得破了相,则需要更换新的狮头继续鏖战。随着气氛进入高潮,现场人群也被这炮竹声给点燃了,喝彩、欢笑、惊叫,伴着振聋欲聋的鞭炮声,将“闹”和喜庆推向顶点。几个小时后,游戏结束,地上留下一片碎红,狮头也被炸得破烂不堪,可越是这样越喜庆。舞狮者的勇敢付出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德庆民间就有了以鞭炮攻狮子祈求新年好运、风调雨顺的习俗。德庆人喜爱舞狮,视狮子为吉祥物,认为雄狮是兽中之王能镇妖驱邪、送福气吉祥。因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希望醒狮前来拜年贺岁。人们用炮声相迎相送,有钱人出钱,通过“炮仗攻狮子”活动,与狮同乐,除灾避祸。这个游戏也有种暗示,既然都能用炮竹战胜兽中之王,那么,我们岂不是比狮子更健康,更有福气。

  “炮仗攻狮子”比的是勇气与智慧,炸出的是喜庆与吉祥。千年的文化积淀,对文化民俗的守望与传承,更让其散发夺目光彩。(张帮俊)

  黑衣壮“偷青”迎元宵

  去年元宵节,我跟随来城打工的壮族姑娘阿凤去了她的老家过节。

  她的家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出发之前,她特意换上了崭新的民族服装,大围裙、大头巾选用的都是黑色,这一身黑着实让我有些奇怪。我问她:“难道你们那边的人都是这样?”她笑道:“当然了,我们是黑衣壮嘛!” 听她介绍我才知道,黑衣壮以黑色为美,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深山老林,因此保留着古老的文化习俗。

  一路风尘来到她的家,她的家人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在她家,我见一位老者正在忙碌着,问了阿凤才知道,老人准备要“放飞箭”,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放炮,寓意将不好的、晦气的事都赶走。每年元宵节都由寨里德高望重的寨老举行这项活动,今年挑到了阿凤家。

  只有“放飞箭”结束后,全家人才可以从屋里出来,并且,每家都要派出一男一女去“烧头香、挑新水”。男孩烧香,女孩挑水,这是他们一代代人传下来的规矩。山上有水池,谁第一个挑到水,寓意得到了好运气。黑衣壮人对水、鱼心怀敬仰之情,这表现在女人佩戴的银项圈上有鱼的图案,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

  “偷菜了!”几个孩子来到阿凤家的菜园里的大呼小叫,摘着他们家的白菜。阿凤家人并不阻拦,而且还给他们换新鲜的菜。原来,这是黑衣壮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在这里不叫“偷菜”,而是叫“偷青”。据说,偷菜的人要是被发现了,就会给被偷人家带来好运。这“偷青”也有规定,偷来的菜不能存放过夜,不能带进屋,而且只能偷白菜。 阿凤的哥哥阿光去菜市场了,他要去选几样见面礼,因为他要带女朋友回家过节。这猪肉、鸡、粽子、糖果都是去女朋家上门的礼物。如果女方家同意,男孩就可以带她回家,过完节后,男方就可以上门提亲了。元宵节这天,青年男女会用对山歌、抛绣球的方式来定情,用古老的习俗来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元宵饭上,我没有见到元宵,阿凤说他们黑衣壮元宵节吃粽子,元宵只有冬至吃。元宵节吃粽子我倒是第一回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必这是黑衣壮独特的节日文化。不过,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团团圆圆,这才是元宵节的内涵。

  大山深处过的元宵节,感受的是黑衣壮人的纯朴与好客,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先那份虔诚感恩之心。

  福建长汀元宵“打菩萨”

  元宵节,各地的风俗不一,有的舞狮庆祝,有的地方吃元宵,而福建长汀,则有一项鲜为人知的元宵民俗“打菩萨”。

  菩萨是神明,都争着拜,怎么还打它?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千真万确,长汀人元宵不仅真打菩萨,而且“下手”非常狠。在渔溪村,见一些村民正在做打菩萨的准备工作。有人正拿着土铳,这土铳相当于礼炮,是抬菩萨时开路用的。而菩萨轿里坐着的则是菩萨,有几尊菩萨就有几个轿子。

  令人奇怪的是,正轿里坐着的不是菩萨像,而是一块石头用红布条牢牢绑定在轿子里的木椅上。一问才知,敢情这石头才是今天的主角,它在这里不叫“石头”,而是称为“石菩萨”。这块石头据说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的,它被长汀渔溪村人奉若神明。相传,这块石头很有灵气,不可得罪,否则会遭受惩罚。至于后来为何演变成“打菩萨”的仪式,村里有种说法是认为这石头不安份,每年都会“跑”,村里人要“留”它,只好用扎彩的长竹竿打,连拉带压,用意是极力挽留。而且,打得越暴力,这石菩萨越高兴,简直有些“受虐狂”。

  打菩萨所用的道具是一根根重达几十斤的长竹竿,这些竹竿得是从竹林砍伐下来的新鲜竹竿。将削下来的竹枝一一用大红布条、布带绑扎在竹竿前端部分,顶端用红布包扎结实,防止打菩萨过程中竹枝脱落。打菩萨的竹竿之所以要连带竹枝、竹叶,是取“开枝散叶”的添丁寓意。打菩萨分为攻防两方,攻方为手持竹竿之人,多为十八岁下的处男,而守方则是抬菩萨的四位勇士,由于人数上的限制,因此,他们的选择也是精中求精,参选之人必须是身体强壮且已婚且有生育男孩者。且在打菩萨前要沐浴更衣,以示对菩萨的虔诚。

  土铳声响,锣鼓声中,最热闹精彩的“打菩萨”上演了。十几位年轻后生手拿长竹竿拼命敲打菩萨,还有的用力挤压推搡。而四位守菩萨勇士则要拼命护住菩萨,还要抬着菩萨往前走。这一攻一守,那阵势颇有些“橄榄球”的味道,其惨烈程度犹如肉搏战。有些人跌倒后又迅速爬起来冲上去。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旁边围观的村民都一个个笑呵呵地,并没有人来拉架。不要指责人家袖手旁观,人家期望的就是这个效果,越打越刺激、越喜庆,就越能寓意新年一帆风顺、五谷丰登。有时玩得有些过火,可双方都不会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打菩萨”就得这样,太斯文了没劲!(马媛媛)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