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泉州电影家陈剑雨文集出版 曾任《红高粱》编剧

2015年03月10日 10:44   来源:东南早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9日,泉籍电影家陈剑雨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泉州华侨大厦举行,活动由泉州市文联、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会、泉州市电影家协会承办。

  《红高粱》第一编剧 助张艺谋转型

  一说起陈剑雨最先想到的就是《红高粱》了。原来,拍《红高粱》之前,张艺谋是位摄影师,在电影《一个和八个》、《黄土地》中均有很好的表现。当他想改行当导演时,特地找陈剑雨商量,并让他推荐拍个什么东西。

  当时,陈剑雨在家养病,看了不少小说,就说:“《红高粱》很棒,难度是大点,但可以搞。”“张艺谋听后,在陈剑雨家中的地毯上高兴得连打了三个滚。”中国作协会员、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陈瑞统转述陈剑雨的讲述。

  此后,张艺谋让陈剑雨为他改编剧本,陈剑雨答应了,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做编剧。

  不过,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当时的长影厂也看上《红高粱》并已得到莫言口头答应。后来,陈剑雨给远在新疆的莫言发电报,表示希望由他来改编《红高粱》,张艺谋导演。经过思量后,莫言答应了。

  就这样,陈剑雨成了《红高粱》的第一编剧,张艺谋成了导演。

  任福影厂厂长三年 拍第一部由泉州主创电影

  《红高粱》的上映时间是1988年。同年,陈剑雨被借调担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当时,他问我要不要去。我说如果你是为你个人事业就不要去,如果你是救福建厂,那你就去。”泉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会会长陈日升说,“他对家乡爱得深沉”。

  没有二话,陈剑雨来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三年。此间,他抓拍的《阴阳界》、《欢乐英雄》等优秀影片荣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创了福影厂的新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影片堪称是泉州历史上第一部由泉州人主创的电影,其故事原著来自泉州作家司马文森的长篇小说《风雨桐江》,编剧是作家的女儿司马小加,女婿吴子牛任导演,演员中也有不少泉州人。

  在当时西北电影盛行的年代,这两部电影被誉为是开启中国电影的“东南风”。

  他还拉他的儿子一起创作电视连续剧《刺桐花红》,他说:“目的是让儿子勿忘乡土。”

  离不开南音、铁观音 南音碟随他入土

  “虽然因为工作关系,他走了很多地方,但他的人生轨迹主要还是泉州—北京,北京—泉州。”陈剑雨的夫人向前女士说。因为身体原因,她无法来参加座谈会,但得知家乡要为陈剑雨文集开座谈会,她仍写信致谢。上下两册的文集是她从家里40个大纸箱的陈剑雨手稿中整理出来的。

  她说,陈剑雨虽离乡40多年,但却离不开家乡的文化。写作时,他要喝铁观音,听南音才能静心。深知陈剑雨对南音的热爱,在他过世时,夫人向前把一张南音碟和其他他所爱之物一起,随他入土。

  人物名片

  陈剑雨,1938年生于福建泉州,1959年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事编辑、研究工作。1976年任《人民电影》、《电影艺术》编辑部编辑。1981年任中国影协电影艺术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1988年至1990年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1991年后任中国影协电影艺术研究部主任,并担任过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秘书长等职务。2008年6月3日离世,享年70岁。(陈玲红)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