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寻味粤菜的绮罗岁月(组图)(2)

蒸要功夫足——
荔茸香酥鸭
标准:芋茸香酥,鸭肉香嫩带油香
由于做工繁琐,“荔茸香酥鸭”在过去属于大菜之列。南粤宫的师傅透露,这道菜讲究酥香绵滑,因此在选芋头时,首选广西荔浦芋头或是韶关乐昌芋头,吃起来才够绵粉。师傅把芋头蒸熟后,人手搓成芋泥,加入味料成荔茸馅。
据大厨介绍,鸭子在处理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卤水煲熟,二是调味后直接隔水蒸熟,令鸭肉绵软,南粤宫采用后者。
鸭子蒸熟后酿入荔茸,然后放入油锅炸,师傅要有耐心,不能随便翻动,以免破坏了鸭子的造型,直到颜色变成金黄色,才能取出沥油切件。整道菜做下来,需耗费三四个小时。
【海鲜篇】
广东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内陆河涌交错,因此在粤菜里,以河鲜、海鲜入肴的菜式不少,其中以“糖醋菊花鱼”和“荔茸澳带子”最为人所知。
刀功尽显——
糖醋菊花鱼
标准:外形完整如菊花,入口酥松带脆
粤菜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饮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宴席。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形,名为菊花鱼。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块,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卫生。
“南粤宫”大厨把鱼块捞出沥油后,浇上酸甜汁,此时要快浇快吃,才不辜负美食。
油炸的艺术——
荔茸澳带子
标准:荔茸金黄,入口松化
广州酒家的康师傅表示,这菜道其实是从点心芋角里变化出来的,最早期是酿河虾,后来才演变为更为体面的澳洲带子。
这道菜最考师傅的地方在于荔茸要炸得通透,形如蜂巢,有缕缕细丝飞起,入口松化才叫合格。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掌控好油温。由于每一个芋头的粉度和含水量都会不同,因此炸前,师傅都要先搓一小团芋泥放入油锅里试探一下,如果芋丝“飞”得厉害,那就要高温,以免炸得太久过火;如果芋丝“飞”不起来,就需慢火久炸,使其炸透。
腌制考功夫——
凤城野鸡卷
标准:外表金黄松脆,内里香滑不油腻
“大良野鸡卷”的起源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清末叶大良镇厨师李铨所创,也有说它是由上世纪二十年代大良趸头宜春园董程师傅创制。说来说去,大抵和当时物质匮乏,故以猪肉代鸡有关。由于此菜并不是以真正的鸡肉制作,所以名字才会有个“野”字。
“野鸡卷”要做得好,全在一个腌字。最外层的肥肉,传统做法是要取猪背肉那一层薄薄的肥膘,加冰糖、玫瑰露酒或绍酒腌制。这样肥肉在油炸时,才能将油脂溢出,在表面泛起小小的金黄色芝麻点。而内层的瘦肉需用调好味道的梅柳肉。
炸时的油温要控制得宜,否则“野鸡卷”会散掉或是油分过多。有些餐厅为了方便操作,会将“野鸡卷”先蒸熟,冷却后再切成棋子形慢火油炸,但香气和口感就比现炸逊色了。
【猪肉篇】
在牲畜类中,最常见的食材是猪肉,它可称百搭食材,即可独挑大梁,也可作为背景大咖,甚至还能模拟其他食材的味道。譬如“凤城野鸡卷”。
【乳制品篇】
粤菜小炒以南番顺为佳,其中又以顺德为上。而顺德水牛奶在当年名噪一时,浓稠得可以“滴珠”和“挂杯”,以此为原料制作的“四宝炒牛奶”极受当时富贵人家的欢迎。
软炒不起焦——
四宝炒牛奶
标准:口感嫩滑,不能起焦或油腻
传统的炒牛奶,指定要用水牛奶,而四宝指的则是火腿粒、鸡肝、榄仁和虾仁。
康师傅透露,这道菜要做得好,一看牛奶与鹰粟粉、蛋清的比例,二是在炒制时要用软炒。所谓软炒,指的是把镬烧热后,倒入花生油搪锅,然后略略离火令油温下降,再倒入牛奶,按照逆时针方向用柔力去炒制,炒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切忌铲起锅焦。(梁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