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二月二剃头: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2015年03月13日 14:21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西安市东关张姓青年最近为自己的头发苦恼。他平时1个月就理一次头发,因为头发长了鼻头好肿,可今年春节前因忙碌没顾上理发,原本打算收了春节假就理发,结果假期完后正准备理发,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长春姜先生正月里理了发,舅舅发现后与之发生争执。张姓青年这才知道,不仅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民俗。这让他为难了。自己的舅舅是老传统,如果理了发,让舅舅发现了不是也要惹他不快。

  老家在河南的西安煤炭研究院79岁姚先生告诉记者,“二月二剃龙头”、“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河南、西安等各地人都知道。

  “二月二理发的人太多太多”

  西安市某高校理发馆王姓理发师告诉记者,每年夏历二月二,来理发的人特别多,理发师们都忙不过来。他老家长安区引镇这天理发的人也特别多。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曾开过十多年美发店的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师道口村师晓荣告诉记者,过去她办美发店的时候,每年到夏历二月二,理发的男人太多太多,从早到晚都是排队理发的。西安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讲究的男人,都在这天理发。

  关于二月二剃头,民间还有多种谚语,有的仅仅是说这天要剃头,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有的则说这天剃头的好处,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二月二剃龙头”,具体好在哪儿?这需要从龙说起。

  “今天常见的龙不是龙的原初形态”

  《辞源》解释,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易经》中就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语。

  北京大学龙文化专家王东教授告诉记者,龙是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龙的形象,始见于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的岩画中,为一幅鱼尾鹿头形原龙图,距今一万年左右,可称之为原龙之前的最早祖龙。“龙”这一文字,至迟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人们在说到“龙”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事先假定:龙有一种统一固定的形态,甚至一开始就有一种标准化的龙。实际上,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的形态是在上下几千年间,几经演变才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唯一形态。公元前3000年前后,大体上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多元发生的原龙形态,这一时期东亚大陆中华大地存在着六大经济文化区系,先后萌生9种原龙,马、猪、鱼、鲵、鳄、蛇、鹰、虎、鹿,这9种动物的综合,构成了中国龙的多元综合原型;公元前1000年前后,大体上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存在着雏形初成的夔龙形态,“头上有角、身体能飞”的龙的基本特征雏形已成;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龙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公元1000年前后,大体相当于两宋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在国家意识形态中成为封建皇权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王成为与农业农村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融会了古时多个节日习俗文化”

  二月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夏历二月二在民间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

  民间传说,伏羲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每年在天气转暖的二月二,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所谓“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尧、舜、大禹、周武王等帝王仿效,因此人称这天为“农头节”,后来谐音为“龙头节”。

  元朝学者熊梦祥所著元大都即今北京地区志书《析津志·风俗》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可见,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师晓荣小时候听老人讲,二月二,万物复苏,冬眠的蛇、蝎子等动物睡醒了,都抬头了。龙为百虫之首,所以说这天“龙抬头”。

  有学者认为,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中国古人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将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称为东方苍龙。每到二月二前后的冬春之交傍晚,东方苍龙的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人们认为这代表“东方苍龙”之首,故称“龙抬头”。

  西北大学民俗专家杨景震介绍,二月二正值公历三月初,处于惊蛰节气。传统观念认为,龙能兴云作雨。冬闲,龙也蛰伏。惊蛰后,百草萌发,龙也苏醒,于是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所以叫青龙节。唐以后始有挑菜、迎雷、踏青等风俗活动,时称挑菜节、迎雷日。宋末,在我国北方一带,又和惊蛰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为以驱虫害和祈丰收为内容的传统节日。

  龙头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与干旱少雨有关。南方相对山、江河多,不缺水,而土地少,因此这天多祭祀土地神。

  有学者认为,龙头节融会了古时二月二附近的惊蛰节、挑菜节、迎雷日、春社日、填仓节、中和节、花朝节等习俗文化,而这些节日都已消失。选在二月二这天,是因为古人认为,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样月、日数相同的日子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这天做祈福活动灵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