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子寒假赴10国参与志愿支教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侨网南昌3月14日电题:江西学子寒假赴10国参与志愿支教 传播中华文化
作者:廖春研 王姣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用中文说着‘你好’,不太标准却很努力的样子,不会忘记每天来到教室时,他们向我簇拥过来,然后用kiss跟我问好,更不会忘记,离别时每一个孩子都哭成泪人的模样……”
13日晚,江西学子谭恬睿与志愿者同学们分享了这个寒假她在突尼斯的支教经历。谭恬睿说,通过支教,她可以为那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解中国的窗,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了解突尼斯的门。
当多数学生沉积在“史上最长寒假”的欢乐气氛中时,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14名大学生通过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分别前往埃及、突尼斯、摩洛哥、捷克、波黑、菲律宾等10个国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海外志愿活动。
3月13日晚,结束志愿活动回校后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分享会。他们中有人选择支教,有人选择参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还有人从事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向海外中小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谭恬睿介绍说,在突尼斯,她所做的是一个叫做“WorldSchool”的教育类志愿者项目,内容是教当地的学生们学会说简单的中文。“我所在的学校学生有一定的中文基础,我负责为他们温习汉字的读音、解释课文,并加上一些中国文化的介绍,他们对此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同样选择在海外支教的兰婷玉分享了她在印尼支教了50天的经历。
“我的工作比较轻松,一周选四天去孤儿院上2个小时的课,主要教他们一些基础英文。”兰婷玉说,因为当地对志愿者教授内容的限制比较少,她还安排了基础中文课。“孩子们对中文很感兴趣,都尝试着用中文跟我交流。”
让兰婷玉最难忘的是在明打威群岛上四天的支教经历。“坐了10个小时的船才到达岛上。这座岛屿风景很美,但是条件很艰苦,物资匮乏,甚至都没有自来水供应,但当地的小学很热情,不仅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给我们表演节目,还为我们准备了午餐,让我超级感动。”
兰婷玉说,如果有机会,她还将前往海外参加志愿活动。“虽然辛苦,但是可以帮助别人,还让我开阔了眼界。”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涂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海外,参与志愿活动、工作或是学习。学生赴海外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还能迅速培养自身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从AIESEC官方网站获悉,从2002年开始,已经有超过1万名中国大学生通过AIESEC去到8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海外志愿者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