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深圳旧时二月二过“伯公节” 祭祀土地开春耕

2015年03月18日 14:17   来源:宝安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春耕耙田。(李金喜 摄)
春耕耙田。(李金喜 摄)
中国侨网“伯公节”里祭拜“树伯公”。(廖虹雷 摄)
“伯公节”里祭拜“树伯公”。(廖虹雷 摄)

  农历二月初二,广东深圳有个“伯公节”,客家人又称“伯公会节”。二月初二春天到来,因此在农事中又被称为“开耕节”。由于二月初二处在惊蛰前后,故北方称之为“龙抬头”“春龙节”,南方则称之为“踏青节”“挑菜节”。

  “伯公神”曾经无处不在

  “伯公节”是深圳民间在二月初二当天对土地爷的虔诚祭祀。土地爷俗称“土地伯公”,传统的称谓还有“土地公”“社神”“句龙”“福德”“幽都”“社官爷”和“后土”,简称“土地”。土地,几千年来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当地人一直视土地伯公为一个主要的传统俗神崇拜对象。无论从大鹏、南澳到南头、松岗的沿海渔村,还是从坪山、龙岗到龙华、石岩的山间乡村,在河涌水口、树下桥边、屋前田角、村后石山、坳顶崩岗,除建有小庙神龛外,还对一棵树、一块石设立简陋的香坛拜祭。村村几乎都有“田头伯公”“水口伯公”“路口伯公”“桥头伯公”“大树伯公”“塘头伯公”“石头伯公”等祭祀点,不少人家里还立有镇宅平安的“龙神伯公”“灶头伯公”“床头伯公”神祇,甚至远在荒野的祖坟旁还专门建有一个“后土伯公”神位。总之,“伯公神”无处不在。1949年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包括罗湖布心村伯公庙、翠竹苑大头岭伯公庙、莲塘打鼓岭的德福爷庙等在内的数百间伯公庙,均被拆毁。

  旧时敲锣打鼓过“伯公节”

  土地神乃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明之一,土地神之起源,来自人们对大地的敬畏和感恩,不过其出处很多,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土地神是共工的儿子句龙,他首先垦荒耕地,种植五谷,人们就把他奉作土地神。土地神在闽、粤等地还有一种说法,叫“福德正神”,源自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067年)二月二日有个叫张福德的人出生后,他天资聪颖又极为孝顺正直,36岁时当上了朝廷的总税官,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102岁。神奇的是,他死后3天,容貌不变。有一贫户用四块大石叠成石屋奉祀他,不久,此户人家由贫转富,百姓笃信是神恩护佑,于是捐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尊之为“福德正神”。延续至今,生意人常祭拜他,以求生意兴隆。

  在深圳民间的土地神祭祀中,除了初一、十五在家宅和村边树头五方五土燃香纸烛外,还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伯公神诞日举行“伯公会节”。清康熙《新安县志》的亊典、祀典记载中,县长官率属,穿礼服净身,祭祀山川、社稷和土地祠。民间则“乡人烹豚(猪)骊(斟)酒,祭社神,以祈有年”。有的村镇还将“社神”用八人抬大轿在乡间巡游,乡民穿着齐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舞麒麟狮子,适逢墟场市集日,民间杂耍表演、地方小吃摆卖,节会煞是热闹。

  “开耕节”里分享种植经验

  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处在雨水后、惊蛰前的节令。人常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春耕紧相连。按民间的说法,二月初二为“伯公开口”之日。“伯公开口”之后,万象更新,新的生命又将开始,新的年轮转到新的一环。适应时令,祭神春耕,故称“开耕节”。

  为祈求开耕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旧时深圳的乡村,因地制宜地搞“开耕节”。一般来说,仪式简朴又不失热闹。有的村子在村头“树伯公”前放鞭炮,有的在“田伯公”前烧香,有的给即将下田驶犁的牛喂食生菜粥,有的把犁耙擦拭锃亮,然后大家敲击犁耕锄头“哐哐哐”响,齐呼“开耕??保∮刑跫?拇遄踊怪蠹缸篮貌耍?畲?谔锏馗?骰乩吹哪信?笆吵??吃午饭),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和祈望好收成。

  然而,深圳开耕节的活动,没有广东肇庆高要河台镇等地隆重。民俗专家叶春生在他的《开耕节》一文中说,河台镇的开耕节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当地人对开耕节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镇里的外出人员宁可不回乡过年,也要在开耕节当日回村参加活动。有的村子把龙母像请到村后的山冈顶上朝拜供奉,经过沿途的村道既舞狮子又放鞭炮,以示庆祝。村里各个姓氏、各个家族的人一起闹春耕,好客的高要人还在自家设宴款待各方客人。镇里各村还举行放炮抢炮、耍武术、舞狮龙、打篮球、唱曲艺等传统文化活动,喜闹春耕。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农村变社区,农民洗脚上田,开耕节已在我们生活中彻底消失。

  二月初二“剃龙头”去旧

  民间认为,每逢农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多起来。因此,农历二月二也叫“龙抬头”“春龙节”。唐朝开始,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熏毒虫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以此来助龙抬头,祈求龙布云作雨,保佑丰收。

  所谓“扶龙”的节俗活动,即吃食相应的食品,如龙皮(薄撑饼)、龙须(粉面条)、龙鳞饼(饼上压有龙鳞形状)。所谓“引龙”,也叫引青龙、引钱龙。习俗是清晨汲水回家,叫“引青龙”(龙在水中);或者放古钱在水桶中,祈吉求财,叫“引钱龙”。

  深圳地区的“龙抬头”“春龙节”中的“扶龙”“引龙”等习俗,不知何时何因中断。民间只过踏青节,趁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去“踁(逛)山”“踩(?)青”,领略大自然一年一度的赠予。

  当然,二月二还有“剃龙头”的习俗沿袭了下来。民间一直认为二月二“理发去旧”,带来精神爽利。受传统正月内不剪头发的影响,人们在春节前剃头至二月二,足有个把月没理发,正月过完后的二月二纷纷理发,喻示新的一年理个“龙抬头发”,带来好运。因此,如今二月二的其他节俗虽不那么突出,但剃龙头之风俗仍然十分盛行,以至理发店的生意在这天人气超爆。(廖虹雷)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