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湖南画家隐居日本乡村 创作25年传递自然美(图)

2015年03月23日 15:01   来源:三湘都市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

  他的老家是桃花源里——湖南常德,他却在日本的乡野隐居了25年。他从画宣传画开始,以画人物在日本画坛成功登龙门,却醉心于画小千鸟、小草小花儿。他说自己从自然得到慰心感,画画是为了传自然美的媒,回报自然。

  小千鸟是一面镜子

  3月19日,绘本《小千鸟》的新书发布会。在古筝的伴奏里,56岁的作者茅兵深情地朗诵了《小千鸟》的全文。现场有许多孩子和家长,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小千鸟告诉他的事,告诉孩子们。

  自1990年开始,旅日油画家茅兵搬离东京都,住在?斡裣氐南缫埃?谧匀焕锎醋鳌<改昵暗囊惶欤???R谎???谌粘鲆郧熬推鸫餐獬觯?教锉摺⒑颖呷セ?傩础!氨劝拢?劝隆??币恢制嫣氐哪窠猩??矗?械阆窈E浮C┍?贸鐾?毒邓拇λ阉鳎??词且欢钥砂?男∏瘢?芭艿煤每欤??煤没叮 ?/p>

  从这以后,茅兵每天都要遇见小千鸟夫妇。为什么它们每天都要飞来呢?好奇心让他把主题从画风景悄然转移到观察这对小鸟儿上来了。它们在废旧物品回收站的角落里做窝,孵化了宝宝。“最初只觉得可爱、有意思,后来发现它们很了不起。有大乌鸦、野狗,还有人经过,它总是假装受伤,让‘敌人’注意自己,让孩子可以赶紧逃跑。”

  小千鸟仿佛是一面镜子。“人对孩子疼爱、关心,小千鸟也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孩子。”小千鸟夫妇间的爱,也给茅兵启发:“它们轮流在小窝里孵蛋,爸爸孵蛋时,妈妈就出去吃早饭,回来时总要叫一下,好像在说‘我回来了’。在一个家里,它们一样有责任感。”而在人类社会特别是在日本,男人在家务事上付出的,比女人少很多。

  小千鸟的生存有着各种灾难,不时而来的“敌人”,小蛋儿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外物碾碎。它们总是让茅兵想到我们的孩子,“尤其这些年独生子越来越多,孩子们被娇惯,物质极为丰富,孩子们对花钱没有考虑太多。我想通过小千鸟的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生活的不容易。”

  “桃花源”勾起乡情

  三年里,茅兵就这样旁观着小千鸟的生活。“有时,我想找它们找不到了,它们好像会告诉我‘我在这儿,快来画我吧’。很奇妙!”当它们要飞走的时候,要来回飞好几次,“好像是妈妈在告诉孩子,别忘了这是你的出生地。”

  茅兵觉得自己跟小千鸟仿佛有一种缘,“如果那时我不从那条路经过,就遇不上小千鸟。这种缘分带给我无比珍贵的快乐和美的享受。”

  在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的快节奏生活恰恰让人们失落了诸如此类的缘分。“画小千鸟,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原来人和其他生命之间还有这样的缘。美就在我们身边。即使生活在城市,也有那么多小鸟、小草在我们身边。自然的陶冶,带给我们感性的美。心灵的知足感和胃口的知足感是不一样的。”

  茅兵觉得,自己和蔡皋之间也是一种缘。有一天,他在图书馆查资料,偶然间看到蔡皋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打开一看,意境很深,特别质朴、真切。”绘本里美丽的竹林、水田、鸭子勾起了乡情,“我记忆里的常德老家就是这样子的。那灶台特别有人情味儿、生活味儿。”

  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湖南画家蔡皋关于故乡桃花源的故事打动了他。茅兵给蔡皋老师写信,并寄去了《小千鸟》的画稿。

  十几岁只身南下寻根

  《桃花源的故事》里,乡民对渔夫的友情让茅兵感动,“我看到了人间真纯的友谊,也牵引起我自己初回老家常德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假期,十几岁的少年茅兵从辽宁旅顺出发,只身前往湖南常德寻根。“我一路南下,坐船到武汉,再坐火车到湖南,回到老家。记忆最深的是老家的蚊帐床、美丽的竹林、水田。”茅兵的父亲是海军,转战南北,他出生在旅顺。这是第一次回到故乡。讲述间,他笑容更加柔和起来:“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家乡间的人们,特别淳朴,没有装饰,没有隔阂和虚伪,连不认识的人都跟你问好,感觉特别美好。”茅兵说,自己最喜欢的词是“朴素”。

  得知记者的老家也是农村,茅兵的第一反应是:你特别幸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就是接触自然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是纯朴的,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会有取之不尽的真善美。中国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吴冠中,都在农村长大。”

  3月19日,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茅兵先生给小朋友的题字是:多多读书,多到大自然里去。

  离开东京,安静画画

  1988年,29岁的茅兵东渡日本求学。此前,他在国内以画宣传画为主,比如画工农兵形象,批林批孔时画漫画,“多是上面给的任务”。青年茅兵喜欢法国画家米勒,《拾穗者》、《晚钟》深得其心。

  初到日本,他画的一位卖报的老太太的油画,获得了日本一个颇具分量的画展的优秀奖,“这是个可以让年轻画家登龙门的展览”。成功跃龙门后,茅兵融入了日本画坛,画卖得起价格,获奖不少,也成为了太平洋美术会会员。在美术会,他也协助做国际交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在东京大都会两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问自己“我学画究竟是为了什么”。

  “参加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吹吹捧捧,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1990年,茅兵决定从社交应酬里抽离,“躲”到乡下,安静地画画。于是,他和妻子来到日本?斡裣氐南缫啊?斡裣氐纳?罱?跻?幼刺?!懊刻烊粘鲋?埃?獬鏊傩戳叫∈保?乩闯怨?绶购螅?偃セ?一?突?O挛缭偃ネ饷嫘瓷?M砩弦渤33鋈ァ;?哿酥?螅?腿ネ际楣莘?椤C刻於颊庋?!毙≌鄣省⑼?毒怠⑺?昂突?弑闶撬?獬鲂瓷?淖氨浮B吩妒保??崞锷辖盘こ登巴??/p>

  每天出去,可能都会有新发现。“这种小草又开了小红花,可是虫子在吃蓓蕾,多疼啊。我想把小虫子拿下来,可一想,小虫子也是一种生命。于是联想到,一个生命的生也许就有另一个生命的死。”

  传自然的媒

  为了画小千鸟,他会观察在三十七八℃的夏天,鸟蛋儿是不是会被晒死。冬天时,茅兵会贴上暖宝宝出去写生,“大冷天经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很多朋友、包括散步的人会关心地说:“你照下来,回家再画呗。”

  “但我还是要用这种笨办法,照相和画速写绝对不一样,照相是形状,速写画的是神、气。”茅兵说,“在野外,我仿佛听到花儿、草儿在对我说‘我在这里,你给我画一个肖像吧’。就像你们记者是传播信息的中间者,我也是媒介,传自然美的媒。我把速写画回去,创作出作品。大家觉得很美,自己又没时间去看,买回去挂起来感受自然的美。”

  日本有句俗语:领的薪水是忍耐钱。“而我在大自然中没有忍耐,这是多幸福的事。自然给我慰心感。”茅兵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通过双手去记录自然,分享给大家。“大自然什么都没要我的,我取了它的东西画画,得到了回报和满足。我应该去沟通起自然和人之间更多的联系。”国内的朋友有时会对茅兵说:“你在日本混了这么久,怎么越混越穷。”茅兵从前在广告公司做设计,收入确实很高。现在如果不办画展不卖画,他就没有收入。

  可是,让茅兵心疼的是:“许多中国人去日本,大多是去旅游、购物,有那么多好的文化、博物馆、美术馆却没人去。大家有钱了还是在追求物质。”

  茅兵不用电脑,坚持用钢笔写信,“不愿意把中国美好的文化丢掉”。他和老朋友、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常年保持着信件沟通。

  茅兵记得父亲的一句话:人只要穿得暖吃得饱就够了。他一直记得年轻时自己缝补过的袜子、穿过的家乡湖南的布鞋,是那么舒服。“我觉得无止境追求物质是可悲的。我相信我走的路。我不要那么多存款,我的存款是我的画。我画了这么多,想跟大家分享,如果能让人感觉到美,就可以了。”(李婷 刘雨涵)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