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沉寂多年再放光芒 湖北越调入选国家级“非遗”

2015年03月23日 15:32   来源:襄阳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去年底,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湖北越调作为湖北省传统戏剧类唯一项目入选。这于襄阳众多曲艺家、理论研究专家保护和传承湖北越调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由襄阳市艺术研究所的任晓云编剧、范光珠作曲的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自去年被谷城曲剧团搬上舞台后,湖北越调沉寂多年的魅力再次光芒四射,国内戏曲专家、学者对它的关注度有增无减。

  3月11日,襄阳市艺术研究所将谷城老皮影艺人、湖北越调国家非遗传承人、年过八旬的叶祥成老人再次请来,为湖北越调音乐、曲目做最后的校正。这位老民间艺术家怀着对湖北越调深厚的感情,表演、口述了一出出越调戏,襄阳市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录音、录像,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次,叶祥成又说了一出《荐诸葛》。

  叶祥成,出身越调皮影艺术世家,8岁随越调艺人李宏发学艺,12岁出师,后因越调大戏衰落改组皮影小戏,于乡镇茶社演出。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带两个女儿在丹江、十堰、荆门、钟祥一带演皮影越调戏。叶祥成目前是襄阳市唯一健在的湖北越调戏老艺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编纂《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湖北省著名戏曲专家方光诚来到襄阳指导资料收集工作,当时襄阳市艺术研究所的董治平和范光珠曾跟随专家到襄阳广大地区收集资料。范光珠负责湖北越调音乐收集,两年多时间,录音机都用坏了三台,从叶祥成、乐序文、李培先、徐发奎、汪天理等10多位湖北越调老艺人处收集了20多出湖北越调戏。去年4月份,襄阳艺研所的工作人员去武汉拜访我国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对湖北研究有成果的老专家方光诚。82岁的方光诚的第一句就向来者打听“你们那里的范光珠还在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方光诚高兴地连说“那太好了,那太好了。”

  记者了解到,由方光诚指导,范光珠具体负责湖北越调音乐、唱腔、板式的《湖北越调声腔音乐集》已经收录了100多首。范光珠曾是原襄阳县豫剧团的团长,后调入艺术研究所。四弦琴是湖北越调的主奏乐器,范光珠是目前少有的会拉四弦琴的琴师。“在一些高腔方面,有些老艺人年岁大了唱不上去了,但在整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照高腔写上去,尽量保留湖北越调的原汁原味。”范光珠说。虽然是七旬老人,但范光珠对音乐的痴迷丝毫未改,他说,接触湖北越调后,他感觉已经没有哪一种戏曲能敌得过湖北越调的魅力。高兴的时候,范光珠会拉起四弦琴,陶醉其中。

  “如果把湖北越调比作一桌丰盛的宴席,已排演的《琴房送灯》只是其中的一碟小菜。”襄阳市艺术研究所任晓云说,《琴房送灯》展示的是湖北越调的冰山一角,但历史上武戏才是湖北越调最大的特色之一。“当年舞台演出全部都是真刀真枪,演员武功都不一般。三年(武)教师不敌一个戏子,指的就是湖北越调。”任晓云说,这在一位老艺人那里都得到了证实。

  目前,由襄阳市艺研所排演的湖北越调武戏《王彦章摆渡》已经完成,该戏展示的是一个净角和武生,饰演王彦章的是湖北省豫剧团的年近70岁的老表演艺术家武新民,他在这出戏中表演的有大、小洪拳、缠丝腿,是现在很多年轻戏剧演员做不来的。目前,该所正在筹备排演第三部湖北越调戏《三击掌》。

  流传的湖北越调戏历史题材的较多,有东周列国时期的,有三国时期的,也有唐宋时期的,如反映唐朝李世民的《三哭殿》、尉迟敬德《鞭打紫金门》,反映宋朝杨家将《金枪国》《辕门斩子》等。反映三国时期刘、关、张的也不少,其中有一出是反映发生在襄阳的关羽水淹七军的《查白河》。

  除了音乐、唱腔、曲牌和脸谱等收集外,对湖北越调的理论研究也在进行,目前已经有湖北省市戏剧研究专家董治平、高翔、杨顺适、任晓云等人的7篇论文,对湖北越调的形成原因、年代、环境以及剧目等进行研究论述。(刘晓青)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