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哈萨克斯坦姑娘陕西学中医 盼在中国安家(图)

2015年04月08日 09:39   来源:华商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蔡勇 图)
(蔡勇 图)
中国侨网(蔡勇 图)
(蔡勇 图)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正是这把钥匙启动了世界各国有志之士的寻宝之旅。23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娜塔莎5年前来到陕西,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并且将自己的弟弟妹妹带到中国,引进中医大门……

  出于好奇来到中国

  3月10日,是新学年的第二天。娜塔莎一大早就赶往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跟着老师在门诊见习。她还要把假期中遇到的问题找老师请教。

  娜塔莎1992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母亲是幼儿园老师,父亲在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西气东输项目”中主管日常电力供给。哈萨克斯坦基础教育是1至11年级,读完后考大学。虽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塔拉兹国立大学,但想要出国上大学的她,说服家人,选择来到了中国。

  2010年9月,娜塔莎来到西安一所国际学校。此前,由于国内的封闭式教学,使她对中国的了解也很少,“心目中的中国就像成龙演的电影《神话》里一样,房子是古建筑,人都是兵马俑……”。到了西安看到的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刷新了她的印象,这也给了她很大的学习动力。在这所学校里主要学习汉语,两年的学习中,她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毕业后选择了中医专业,报考了陕西中医学院,她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2012年9月,被该院针灸系录取。

  汉字成为学习的障碍

  “中医学院很有意思,也有兴趣。”娜塔莎说,课堂上老师都用汉语讲课,《中医基础理论》老师李翠娟的课讲得绘声绘色,她很喜欢与她交流。学习中,老师的语音、中国古文、繁体字是她学习的障碍,遇上陕西口音重的老师上课,她一定会在课后将没有听清楚的话找老师问清楚,直至完全理解。遇上古文和繁体字就去找老师或同学,一定要弄懂古文的古今词义,一定要找到与繁体字对应的简化字。

  “开设的学科中,数《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难学”。她说,因为都是古文,几乎一句都看不懂,除了使劲看书,就是找同学,找老师,他们都会提供帮助的。考试时,有时突然想不起个别汉字就用汉语拼音先记着,交卷前再问监考老师,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汉字填写上。

  用真诚融入了中国社会

  “中医属中国传统文化范畴,讲缘分讲信任。学习中医不仅要学好中国语言,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娜塔莎来到西安的头两年,每年都要回家,进入中医学院后,她觉得应该把自己融入到中国的社会,每逢寒暑假,在西安市区与同学合租一套房,或者住在父亲的西安朋友的房里,除了读书学习、实践,就是交友,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尽可能地多了解陕西、中国。不管到了什么场合,先是有礼貌地用中国人的方式和人打招呼,一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用流利的俄语演唱动听的歌曲,每到一处都会将现场气氛烘托得热烈,从中打通与人交往的障碍。

  在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中,她用学习汉语的体会,自己写了演讲稿。诸如,“臭”字是自大加一点,让人讨厌;“妈”字是女像马的身体,马很辛劳辛苦……演讲时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妙趣横生,博得阵阵掌声,获得该次活动的第一名。班主任屈红艳老师说,她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和全班同学融洽相处,完全把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

  用陕西话和患者交流

  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她站在贾成文教授的身后,不时地与就诊患者点头致意、打招呼。把脉、看舌苔,凡是贾教授诊断过的病人她都要与其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她来到针灸室时,穿着白大褂,一头金发和有神的大眼睛还是引来了就诊患者诧异的目光,娜塔莎赶紧用生硬的陕西话作自我介绍,逗得患者满堂大笑。在贾教授的指导下为一名减肥的年轻患者在肚皮上扎针,找准穴位、进针,开始患者有些紧张,她就安慰他,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一针、两针,慢慢地他放松了。

  留在中国工作,找个中国老公

  现在,已是23岁的娜塔莎,是针灸推拿专业大三的学生,担任学院留学生会主席。 在校医院见习时,她与同学一起聆听系主任李永峰教授对火罐与艾灸的临床指导。实践着燃火多大,火在灌中停留时间,火罐的推走,艾灸火头与皮肤间的隔纸厚度,用火的程度等。老师示范后,她找来了同学,在其身上拔火罐、艾灸。李老师不时地夸她动作协调,程度到位,学得快,用得活。

  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理想的专业学习,使她深深地热爱她的学校、老师、同学。2012年她把妹妹带到西安,学习了一年汉语后考入中医学院,2014年7月,又把弟弟带到咸阳学习汉语,同时介绍多名同胞来西安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当记者问到她大学毕业以后的打算时,她说:“大学毕业留在中国,找一个中国老公,在中国安家……”(蔡勇)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