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国际音乐节奏响“华夏古乐” 展悠久文化
中国侨网4月23日电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近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一行21人应土耳其安卡拉国际音乐节邀请,先后在埃斯基谢希尔、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进行巡演。
日前,华夏古乐团在安卡拉舒拉音乐厅举行正式演出,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夫妇、音乐节组委会主席买赫迈特一行共同出席并观看演出。演出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根据时间脉络,逐一展现在华夏大地上从史前到明清朝代的音乐发展;下半场是古乐情景音乐剧《上元灯月》。华夏古乐团对访土演出非常重视,挑选技艺精湛的青年演员组团,特别空运1吨重的乐器和道具配合演出,并邀请安卡拉大学中文系教师担当土文主持,使得演出的效果隆重而精彩。
华夏古乐的乐器和服饰复原是我国考古研究成果的实验,再现了从史前至明清时代古代乐器的研发与应用,如史前骨笛和陶乐器、商周编钟、汉魏和唐宋弦乐器等几十个品类。华夏古乐的曲目乐谱是在古代乐谱、古琴谱的基础上,由国内多位著名音乐考古、史学、乐学专家共同合作创编配译。华夏古乐对古代服饰如先秦深衣、商代服饰、汉代曲裾、唐代男女衣装和相关发饰、佩饰等的研究复原,是考古学家和服饰造型专家共同合作的学术成果。华夏古乐的演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表现,每一项都联带着科学考古学的背景和带有专利性质的研究历程。
安卡拉国际音乐节通过商业途径运作,通过音乐厅票务和Biletix网上售票,普通票价为30里拉(75元人民币),学生票价为20里拉(50元人民币)。当晚尽管飘着小雨,但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仍有600人左右,上座率达80%。演出过程中,乐器从单一音色到管弦齐奏,服饰从简朴到雍容华贵,给观众带来的不止是音乐的体验,更是一堂中国文化历史课。下半场的音乐剧结合上元灯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描绘古代男女一见钟情、上门提亲、洞房花烛的婚俗传统,是一幕融音乐、历史、文化情景的艺术表演,剧情诙谐幽默,演员深情投入,让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掌声如雷。演出结束后,主持人还特别邀请余兴未尽的观众到台上来亲身体验古乐器的演奏,其他观众还纷纷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争相与古乐器拍照合影。
该团主要演员还在大使官邸为首次成立的土耳其汉语俱乐部举办了专场古乐赏析活动,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女士向来宾特别介绍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故事,如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骨笛和两千多年历史的瑟,以及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琴艺术。(王超)